Skål!迷醉不只是逃避——從丹麥人的飲酒日常,學會把握當下的丹麥式幸福哲學 Hygge

丹麥飲酒文化首圖

「喝就對了!」

榮獲第 93 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殊榮的電影《醉好的時光》(Another Round),是一部由丹麥、荷蘭及瑞典三國合拍的作品,整部片圍繞著四個中年大叔,描寫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身體與生活,進行一場瘋狂的酒精實驗計畫。電影的尾聲,主角馬汀緩步走向正在港口邊舉杯歡慶畢業的學生,接過他們遞來的酒杯,一口接著一口的喝著。

隨著酒精的催化,馬汀的笑容越發滿溢,步伐開始左右搖擺,當酒意越來越濃,他開始隨著人群與模糊的意識狂歡起舞、恣意旋轉、不時翻滾,沈浸在迷醉且歡愉的氛圍裡。

最後,當飄然的情緒達到極致,馬汀瀟灑地縱身一躍,跳進大海裡。

不論是身處派對狂歡、還是一般日常生活,把酒言歡的畫面充斥著整部電影,卻也不只是電影。《醉好的時光》如同丹麥的現實寫照,作為北歐最愛喝酒的國家,在丹麥人的眼中,酒精儼然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連在早上九點來一杯 Gammel Dansk 也是司空見慣。

一圖看懂

《醉好的時光》劇照。(圖/IMDb)

分享本圖

從年少生根發芽的飲酒文化

 

電影中還有一幕,身為中學教師的馬汀在課堂上問同學:「誰有去參加湖邊的喝酒比賽?」台下的學生紛紛舉手、無一例外。可見丹麥人飲酒的習慣早在青少年階段便已生根,根據丹麥政府飲酒法規定,年滿 16 歲的青少年就能在超市合法購買濃度 16.5% 以下的酒精飲料,包括啤酒和葡萄酒。而超過 18 歲的成年人,不僅沒有酒精濃度的購買限制,還可以在酒吧、餐廳或是咖啡館中飲酒。

隨著年齡的增長,丹麥人的飲酒習慣一路延續,在丹麥大多數的大學超市裡,都有所謂的 Fredagsbar(Friday Bar)活動,酒精、運動比賽和音樂齊聚一堂,提供大學生一個在課後相聚小酌(或通宵大喝)、分享生活和社交的機會,甚至有人說 “You haven’t had a real university experience until you’ve been to a Danish Friday bar.”(沒去過週五酒吧,就不算去體驗過丹麥的大學生活。)可見 Fredagsbar 在青年生活中的代表性。

不過 Fredagsbar 並非專屬於年輕學生,許多丹麥的大公司也都擁有這項傳統,每隔一段時間,公司就會在週五舉辦 Fredagsbar,準備各式酒精飲料與精緻美食,慰勞辛苦工作一週的員工,讓他們在週末前能盡情享受與放鬆。有時候,公司的 Fredagsbar 還會有特定的主題,邀請有興趣的員工一起穿著指定服裝或是共同完成一些活動、任務,來增進團隊感情。其實,Fredagsbar 對丹麥人來說,從來都不只是買醉而已,而是創造一個能在微醺的氣氛中輕鬆互動的環境,加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分享本圖

不只是日常的社交場合,在一些值得慶祝的日子裡,丹麥人也習慣用酒表達對節日的講究。比如歐洲國家很重視的聖誕節,在丹麥,聖誕節的開始不是12 月 24 日的平安夜,也不是 25 日早晨的聖誕禮物交換,為了迎接神聖的 Jule(聖誕節)丹麥酒商會特別推出 Julebryg(聖誕啤酒),在 11 月第一個星期五的晚上 20:59 上市販售,丹麥人將這天稱為「J-dag」(J-day)是一個日曆上找不到,卻受到全國歡迎的重要節日。在「J-dag」丹麥人會排隊到商店購買這款期間限定的啤酒,穿著充滿節慶氛圍的服裝,在街上與陌生人共飲、歡慶,開始一場專屬於丹麥人的聖誕派對。

不過,丹麥人究竟為何如此鍾愛酌飲?從小開始就不放過任何一個微醺的機會?或許一切都與他們的 Hygge 文化有關。

把握當下的丹麥式幸福生活——「Hygge」

《醉好的時光》的主題曲,由丹麥樂隊 Scarlet Pleasure 演唱的〈What a life〉恰如其分地演繹出丹麥人的 Hygge:

“What a life, what a night
(多麽美好的生活,多麽美好的夜晚)
What a beautiful, beautiful ride
(多麽美麗的旅程)
Don't know where I'm in five but I'm young and alive
(不曉得五年後的我在哪裡,但我還年輕、還活著)”

Hygge 在丹麥語中的涵義為「溫暖、快樂、幸福」,丹麥作家 Meik Wiking 在《我們最快樂:Hygge,向全世界最幸福的丹麥人學過生活(The Little Book of Hygge: The Danish Way to Live Well)》中,將 Hygge 量化為十個理想:「氣氛、當下、享受、平等、感恩、和諧、舒適、停戰和安全。」不過,這些詞彙都難以一言蔽之 Hygge 之於丹麥人心中的份量,它不僅是一堆名詞的集合,更是一種內化在日常中的生活哲學。

藉由酒精帶來的暈眩感,淡化生活中嚴肅與沈重的煩惱,在酒酣耳熱之際,忘記所有執念與困難,讓五感專注於派對當下的雀躍與歡愉,這或許是丹麥人如此著迷酒精的原因之一,有酒精的社交性活動讓 Hygge 得以實現,更為丹麥人帶來快樂。這不只是一種感覺,而是真實存在於丹麥人血液中的信仰。比起執著、壓抑,丹麥人更推崇放下、瀟灑,存在主義之父、丹麥哲學家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曾說:「很多人氣喘吁吁地追逐快樂,追得如此急迫以至於匆匆錯過了快樂。」對丹麥人而言,與其拘泥在無法改變的既定事實,不如坦然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過好每個此時此刻。

一圖看懂

丹麥作家 Meik Wiking 在《我們最快樂:Hygge,向全世界最幸福的丹麥人學過生活(The Little Book of Hygge: The Danish Way to Live Well)》中提到「Hygge 宣言」,將 Hygge 量化為「氣氛、當下、享受、平等、感恩、和諧、舒適、停戰和安全。」十個理想。(圖/Unsplash)

分享本圖

根據 2023 年公布的《World Happiness Report》(世界幸福報告)顯示,丹麥的幸福指數僅次於芬蘭,排行第二名。儘管這個位於北緯 55 度的國家日照時間短,且絕大多數的時間都被冷峻的氣溫佔據,但寒意仍吹不熄丹麥人對於生活的火苗,信奉 Hygge 哲學的丹麥人,即使置身於寒冬的深處,也能感受到打從心底竄出的暖意。

語言學家 Walter William Skeat 曾經從語言發展的角度分析 Hygge 的意義,他認為 Hygge 一詞可能起源於斯堪地納維亞半島,發音聽起來像是英文中的「Hug」。有趣的是,心理學上普遍認為擁抱的確能夠給人帶來幸福感,不過擁抱並非獨自一人能夠完成的行為,這也許與丹麥人喜歡參與充滿人群的酒局有巧妙的關聯,酒精能夠作為治癒、作為力量,也恰好地作為牽引人際關係的催化劑,使人們得以共創出與人之間的連結、製造出愛與歸屬感。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分享本圖

把握每個瞬間,將所有美好拉長到生活充斥 Hygge

不過,也並非只有透過酒精才能成就 Hygge,透過一些小儀式和小行動,我們也能在平常的生活中享受 Hygge 帶來的美好:

點一盞蠟燭

蠟燭在丹麥文裡寫作「Levende Lys」,直譯為「生活之光」,丹麥人從客廳、教室到教堂,無處不點蠟燭,歐洲蠟燭協會指出,丹麥人均蠟燭燃燒量是歐洲之冠,藉由點燃蠟燭來轉換心情,享受放下生活壓力與執念的片刻,是丹麥人的生活習慣。甚至可以說少了蠟燭,Hygge 就不完整了。若你也想感受 Hygge,不妨試著在睡前點一盞蠟燭,靜下心去感受搖曳的燭光,懺弱且堅定地帶給生活偌大的溫暖。

讀本書、看部電影或聽一首歌

相較於狂歡的派對與聚會,一個人的獨處時光也可以很 Hygge,不需要盛大的排場,也不需要大費周章,只要在家中某個角落,輕依在柔軟的靠枕上,閱讀一本感興趣的書、觀賞一部喜愛的電影,或是播放一首鍾愛的歌曲,遠離現實的壓迫與時間的追趕,讓思緒悠遊在文字、影像或音樂裡,享受這份得來不易的安定,也是一種幸福的方式。

來一場接近大自然的旅行

比起前面那些微小但唾手可得的瞬間,倘若你有一段空閒的時光,那麼不論是參訪人文薈萃的歷史古蹟,或是尋覓遠離塵囂的自然之旅,放下煩惱與焦慮,來一場好好款待自己的旅行,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只要放慢步調,用心去感受旅程中的每個瞬間,那麼也會是一次幸福的 Hygge 體驗。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分享本圖

說穿了,Hygge 其實一點也不難,它並非高不可攀,而是將每個瞬間化為芳華,悉心感受日常的那種幸福。

對於丹麥人而言,Hygge 非彼一時,他們拼湊所有瞬間的感動,讓 Hygge 不斷延續,直到被拉長到生活的每一時、每一刻,直到生活無處不是 Hygge。 或許是把自己裹進羊毛毯裡、或許是夕陽的照映把臉孔染成玫瑰色、或許是穿梭在哥本哈根的鬱金香田間,更或許是與致愛之人在篝火旁,彈著木吉他唱著歌、喝著酒,陶醉於當下帶來的一切美好。無論你想做或在做什麼,只要持續享受每一個當下,就能感受到 Hygge 的快樂,體驗一次丹麥人的幸福日常。 

參考資料:
  1. 3, 2, 1, Skål! The Legendary Danish Drinking Culture and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It
  2. 6 Things You Probably Didn’t Know About Drinking in Denmark
  3. Why people are so obsessed with ‘hygge,’ the cozy Danish lifestyle movement
  4. 《醉好的時光》與Hygge(上):酒精計畫不只是一個普通實驗,它是丹麥人日常的具象化與極端化

責任編輯/陳思安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圖/ACPV ARCHITECTS)

建築 不只是城市中的風景而已|與國際建築大師關於建築、城市與生活風格的一段對話

關於城市輪廓,建築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它不但必須解決場所議題,更要帶動生活的想像與期待。這一次趁著義大利國寶建築師 Antonio Citterio 領軍的...

(圖/Bushmills)

愛爾蘭與台灣最近的距離|與 Bushmills 首席釀酒師 Colum Egan 的生活風格對話

相較於蘇格蘭威士忌,對台灣人來說,他們對於愛爾蘭威士忌或許比較陌生,這可能是因為「大國政治」的關係,台灣人與愛爾蘭似乎認識較少,但作為蘇格蘭威士忌的「大前輩...

藝術拍賣官游文玫

「幫拍品找到心愛的主人,就是我的意義」|拍賣場的指揮家:藝術拍賣官游文玫的人生故事

拍賣官,在你印象中是怎樣呢?許多電影裡,他們穿著正式服裝,站在台上,現場來賓爭著競價,而拍賣官揮著手,帥氣落槌。然而,這種畫面是真實存在嗎?究竟「拍賣官」...

(圖/舊妮老物 提供)

跨界實驗室|關於老物》放血=治病?你不知道的中古醫療觀

放血療法裡對我們來說可能不是這麼陌生,依我膚淺的理解,中醫會在傷處扎一個小洞,將少量淤血放出,達到氣血循環的效果,但你知道嗎?在歐洲,放血療法(...

(圖/坂本龍一 fb)

跨界實驗室│關於電影 》音樂大師的「配樂進化史」:坂本龍一的五部傑作,創造永恆影史經典

當悠揚琴音在銀幕前後流轉縈繞,正在觀賞電影的你,無論是感動的熱淚盈眶,或是悲傷的悵然若失,問及心中會浮現哪一號人物,答案仍舊會是——坂本龍一。...

(圖/Audemars Piguet 官網/HUBLOT 官網)

跨界實驗室│關於腕錶 》從工藝結晶到藝術家的專屬畫布,當代腕錶的「藝術性」從何而來?

在過去,當腕錶與藝術扯上關係,通常都直指著琺瑯、金雕、鏤空等傳承以久的製錶工藝,可到現今,我們統稱的「藝術腕錶」範疇,聯想到的除了上述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