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學》大稻埕「年貨大街」:磚瓦皆是歷史載體,收進當地興衰過往

(圖片來源/Flickr)

 

要過年了!那天,天空好藍,爺爺說︰「走!去迪化街辦年貨。」

「哇!太好了。」阿瑞大聲叫著,去年他也和爺爺去過迪化街。

——童書繪本《走,去迪化街買年貨》

當夜幕降臨,橘紅色燈籠的暖光照映著紅磚建築,被染紅的迪化街更顯喜慶,不論你是否為臺北本地人,一定都有親臨或耳聞過一年一度大同區大稻埕「年貨大街」的盛況。大稻埕迪化街,不僅連接從祖輩到孫輩對於迎接春節的期待與念想,也蘊藏著來自不同世代的記憶,狹窄街道上長條形的連棟式店鋪,就如同幽深的時空迴廊,一牆一瓦都是歷史載體,佈滿在地文化痕跡。

大稻埕內各建築風格不一,閩南式街屋、洋樓、仿巴洛克式建築、現代式建築等都佇立於此, 在衝突的外觀下,每幢房屋都承載了臺灣這塊島嶼的歷史意象,相互碰撞反而顯得和諧。俄羅斯作家尼古拉・果戈里(Nikolai Gogol)曾道:「建築是歷史的年鑑:當歌曲和傳說都緘默、當沒有人再討論消失的人們時,它(建築)就會訴說。(Architecture is a chronicle of the world: It speaks when songs and legends are silent, when no one speaks any longer about a vanished people.)」

清領:從閩式街屋到西式洋樓,從曬鹽場到商業要塞

1851 年,商人林藍田為躲避倭寇而遷移到大稻埕落腳,同時建造了大稻埕第一棟閩南式街屋——林家祖厝(林五湖故居),房屋大門沒有使用任何一根釘子,方便大型貨物進出時能直接將門面窗戶卸下,至於延伸的屋頂作為「亭仔腳(騎樓)」可供遮陽避雨、擺攤做生意,簡單樸素的設計卻蘊含著先人的精湛技藝與生活智慧。這棟建築不但作為當時林家的安身之所,更默默地將大稻埕這塊土地將近兩百年來的歷史興衰收入眼底。

一圖看懂

大稻埕第一棟閩南式街屋「林家祖厝(林五湖故居)」於 1851 年建成,現位於現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156 號。(圖片來源/林家祖厝 官方 FB)

分享本圖

在閩南語中,「埕」有空地、廣場之意,事實上,最初大稻埕是因大片的「曬穀場」得名。而真正讓大稻埕開啟商業活動的原因,可回朔到 1853 年,當時泉州的三邑人與同安人在艋舺爆發「頂下郊拚」,最終由三邑人取勝,同安人逃往大稻埕另闢商埠,並沿著淡水河建起毗鄰店屋,形成「中街(現民生西路至歸綏街)」。

英法聯軍後淡水開港通埠,許多外國商人在港口附近設立洋行,透過買辦進行商貿。起初迪化街的商人們對於洋樓相當嗤之以鼻,不過隨著時光更迭,當地居民也開始對這些「洋玩意兒」產生好感,甚至在原先的街屋前加上立面裝飾,仿造洋風建築設計。

根據《海關報告》與《英國領事報告》 資料顯示,「茶葉、蔗糖、樟腦」並列為清末臺灣三大出口品。1879 年,臺北正式開府並成為臺灣首府。當時「中街」與「中北街(現歸綏街至民權西路)」以茶葉,稻米,樟腦,中藥,甚至鴉片等買賣為主,儘管兩街道尚未貫通,但已成臺北地區洋行、店舖、商家的關鍵聚落,其商業重要程度與艋舺不分軒輊。直至 1891 年,臺灣巡撫劉銘傳籌建基隆至臺北鐵路竣工,鐵路經過大稻埕,正式確立迪化街的臺北商業樞紐地位。

日治:從碼頭到鐵路,從大正民主到藝文創新

然而,劉銘傳鐵路蜿蜒迂迴,日治初期,總督府便將其大幅改線,鋪設淡水至臺北路線,地理位置上鄰近淡水河的大稻埕車站便應運而生。而淡水河因過度開墾伐木,破壞山區水土保持,且河水經常氾濫,使得港口逐漸沒落,被鐵路取代。不過,當時總督府為改善道路及衛生環境,推行市區改正計劃,將原聚落中的道路拓寬,並開闢新市場、堤防。鐵路的興起加上市區改正,讓永樂町(日治時期大稻埕的名稱,迪化街為「永樂町通」)的南北貨、中藥、布匹批發業的發展迎向更高的維度。

一圖看懂

大稻埕在歷經總督府數度市區改正後,於 1922 年更名為永樂町,迪化街也更名為永樂町通。(圖片來源/wikipedia)

分享本圖

總督府為推行臺灣現代化,除進行市區改正整頓都市環境外,也在建築上也推動現代化。1913 年臺灣煉瓦會社(T.R)成立,使得磚塊能以標準規格大量生產,日本殖民政府也引進了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用在大舉興建的公共建築(如現總統府、臺大醫院、土地銀行等)上。在現代化與西方思潮劃上等號的時空背景下,這些日治建築的外觀,有些有著哥德式建築的尖拱窗與扶壁,神秘且華麗;有些則是帶有現代主義特色的現代建築,線條單純、沒有過多裝飾,簡約且時尚。

一圖看懂

總統府採用大量紅磚與鋼筋混凝土等技術建成,外觀呈現仿巴洛克式建築。(圖片來源/Flickr)

分享本圖

除了建築上的革新外,日治時期的大稻埕在文化藝術上也有所突破。當時一戰結束,許多新興思想與藝術創作在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日本開始實施大正民主。作為日本殖民地的臺灣,自然有許多知識份子也受到新思潮的衝擊,在永樂町發起「新文化運動」,由社運人士成立的民間團體,常在永樂町舉辦請願、演講、讀書會、發行刊物等活動,為臺灣人的民族意識札根。

不僅如此,1934 年,熱愛西洋古典音樂的廖水來於永樂町開設波麗路西餐廳(店名與法國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的圓舞曲《BOLERO》同名)。當時餐廳的牆上掛有畫布供顧客即興創作,知名畫家郭雪湖、張萬傳與楊三郎等皆是波麗路的常客,使得西餐廳成為臺灣美術史上的最重要場所之一。

一圖看懂

畫家郭雪湖《南街殷賑》,描繪日治時期大稻埕永樂町通霞海城隍廟口人聲鼎沸的景象。(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分享本圖

時代洪流下面臨消逝危機,首創年貨大街重返光榮

時代所趨,作為早年商業重地大稻埕,其規模已無法與新興的商圈、公司、門市媲美。 1970 年代,臺北市政府與大部分迪化街地主開始研擬商圈的都市更新計劃,預計所有迪化街的古老建築將全數拆除,但也正因此舉,讓各界開始重視這個充滿人文特色的歷史街區,進而引發保存爭議。

當時臺灣的保護古蹟法令闕如,當地大部分業者與臺北市政府以「古老建築易引起危樓頹圮」等公安危險為由,執意拆除。所幸樂山基金會聯合當地居民、臺北市民和專家學者,發起「我愛迪化街」保存運動。經由各方人士長時間的堅持與努力,迪化街終於在 1995 年確立免於拆除計劃,這片土地的建築的獨有風華也得以留存。

隔年,臺北市政府與迪化街內小部分進行街道重整修的店家於農曆春節前半個月時,舉辦全臺首創的「年貨大街」活動。對於傳統節慶十分看重的臺灣人,每逢春節過年前必定會緊鑼密鼓地準備南北貨、伴手禮、食品、中藥食材、零食等年貨。迪化街因歷史緣故,本就多在販售這些商品,當地商家便以此為號召,將本來是中盤商性質的迪化街,轉換成一般消費者都可來的門市。獨有的古街景色與一次購齊年貨商品,成功引起民眾興趣與媒體關注,也讓迪化街重回過往風光。

一圖看懂

1996 年迪化街首創「年貨大街」,引起民眾與媒體關注。(圖片來源/Flickr)

分享本圖

揉和文創與復古,吸引新世代消費者

迪化街除在春街前舉辦年貨大街外,平時店家的狀態多為販賣乾貨、藥材、罐頭等。但隨著消費者年輕化以及消費習慣改變,傳統產業的生存仍舊面臨困境,該如何在這條富滿歷史回憶的古街上,順應潮流做出轉型,成為這些老店家的一大課題。

「質感」、「文青」、「療癒」等,可說是目前年輕族群中最熱門關鍵詞,近年來,在臺北各式獨立咖啡廳、餐酒等開立,許多文創品牌也網路媒體與實體市集中深耕,深受新世代顧客的喜愛。有些迪化街的店家便瞄準此商機,將老宅打造成咖啡廳或餐廳,吸引年輕消費者。位於迪化街的寵物友善餐廳——大稻埕貴賓,為末代皇帝溥儀御醫黃子正的故居,店家以可愛的寵物作為賣點之一,結合復古裝修設計,讓人擁有一個療癒午後。

一圖看懂

寵物友善餐廳「大稻埕貴賓」店址曾為末代皇帝溥儀御醫舊宅。(圖片來源/大稻埕貴賓 官方 FB)

分享本圖

大稻埕這一塊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土地,在這一百多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經歷了興衰、存廢、轉型,見證回憶,見證人民,見證時代。意義是由人去賦予的,也許臺灣有著更多如同大稻埕這般的無名一隅,在不同時光、不同人心中,不斷堆砌存在的意義。

責任編輯/張世文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鋼琴家汪奕聞 2

從琴鍵中找尋自我|專訪鋼琴家汪奕聞

鋼琴對我們來說,是好像有些親近,卻又有些遙遠的樂器,但在它長長演進的歷程中,卻創造了相當精彩、豐富且有深度層次的表現面貌,而對於鋼琴家汪奕聞來說,...

金光鐘錶 4

在鐘錶之外,是屬於我的玩興空間|專訪金光鐘錶總經理 龔家賢

如果是個尋常的經商人士,將服務終點定在「 Sold Out 」二字,也不無道理,但龔家賢比起商人,更像是名渾身充滿幹勁的「鑑賞家」,...

巨物美學 10

跨界實驗室|關於電影 》什麼景象引發你的科幻恐「巨」症:3 部電影帶你了解「巨物美學」的神祕色彩

今年春天,有幸一睹科幻史詩《沙丘 2 》的觀眾想必為數眾多,受 Paul 的救世主魅力所打動,踩著沙漠鬼步,亢奮的舉手高喊「Lisan al Gaib!」...

art barsel 4

跟著 ART BASEL HK 總監逛藝術香港!|專訪 ART BASEL HK 總監樂思洋 Angelle Siyang-Le

相較於過去「亞洲金融中心」觀點的香港,近年的香港愈來愈「藝術」了,其中扮演重要推手之一的 ART BAESL HK ,更是不可錯過的每年盛事之一,...

(圖片來源/Flickr)

城市學》大稻埕「年貨大街」:磚瓦皆是歷史載體,收進當地興衰過往

  要過年了!那天,天空好藍,爺爺說︰「走!去迪化街辦年貨。」 「哇!太好了。」阿瑞大聲叫著,去年他也和爺爺去過迪化街。 ——...

矽谷穿搭哲學 20

城市學 》如何不引人注目,又能展現你身價不斐?科技之都「矽谷」的時尚穿搭停看聽

在氣候夏乾冬雨的美國西岸灣區,常駐「矽谷」的科技新貴們,一直是推動尖端科技發展的領頭族群,八股一點的說,光是在求職履歷添上「矽谷」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