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沒有想過退休的事,因為不在爐台前工作,我會覺得很無聊!」在台灣已超過四十年、掌勺超過一甲子的日蘊堂主廚石志雄笑得靦腆,眼睛瞇成一條彎月的他說自己就是喜歡在廚房裡、爐台前的工作,「比較不會老人癡呆!」話說的謙虛,但六十年的廚藝生涯,除了是代表了自身的生活點滴,其實也與台灣飲食文化的轉化與演變,息息相關。
(圖/蔡孝如 攝)
分享本圖訪問的時間正值初秋,石志雄特別帶來日蘊堂的蟹料理,以三道菜色述說自身的人生旅程:第一道菜餚——「經典避風塘炒蟹」,代表的是石志雄自身屬於粵菜的料理背景,避風塘是香港一些讓漁船暫避颱風的場所,有些漁民在水上落戶成為獨特的水上文化,而避風塘炒蟹就是在這水上食肆所誕生的經典料理。避風塘炒蟹的一大特點在於其甘香、脆口而且不油的蒜粒,切得極細碎的蒜粒要炒得「香而不糊」並不容易,不夠火候、蒜的水份未被迫走,成菜會過油,但如果火候太猛則會有苦味,對於廚師來說,從「不夠」到「過頭」之間可能只有幾秒的差別,非常考驗烹飪的技藝;石志雄的避風塘炒蟹用的是沙公,他告訴我秋天的沙公肉厚鮮美,最適合擔當避風塘炒蟹的主角,而他又加上了台菜的元素—炸牛蒡,讓炒蟹多了另一種酥脆的口感,我笑說這是否是融合了他的「粵菜」與「台灣經驗」,他笑了笑:「總是會有文化的融合呀!」一甲子的從業歷程,有超過一半時間都在台灣,對石志雄來說,台灣確實是他很重要的家。
(圖/蔡孝如 攝)
分享本圖融合當代與傳統
笑說自己是因為不會讀書才走上料理這一條路,石志雄 14 歲就到茶樓工作,說是學個一技之長,卻沒想到,爐台這個位子就讓他「站」了大部分的人生。從學徒到主廚,直到被挖角到台灣任職的那一年,他 31 歲,而後又前往日本八年後再回到台灣,石志雄可以說是見證台灣當代粵菜演進的重要參與者,他也看到了近年的粵菜的變化。他告訴我,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的粵菜,大多是在經典粵式風味中帶入當代的新元素,像最近很風行、比較精緻時髦的粵式點心就是一例;另一方面,由於日蘊堂所在的淡水蘊泉庄溫泉酒店以「溫泉養生」為核心,設計的菜色必須比較養生、溫潤,尤其是面對牙口可能比較不好的年長者,石志雄在餐飲設計上也會呈現比較「好入口」的菜餚,滿足各年齡層的需求,「不同客人會有不同的期待,我會盡力滿足每個人的需求,從感官到風味都做到最好。」他眼中的日蘊堂不僅只是一家餐廳,更像一個滿足眾多饕客味蕾的創新實驗室,在這裡過去經驗累積與新式思維的火花碰撞,所激發出的新派粵菜料理,無論是經典的立牌菜餚,還是獨具匠心的港式老饕套餐,石志雄都希望都能讓食客在品味中感受到新舊交融的魅力,這是屬於他的魔幻時刻。
(圖/蔡孝如 攝)
分享本圖第二道菜餚,是呈現養生觀點的「極品沙公鮮牛海陸鍋」,這是日蘊堂「蘊式海陸極鮮鍋」的轉化,「秋天到了,是吃蟹的最好季節,所以我把原來海鮮鍋裡的龍蝦換成沙公,用當季的鮮美來帶入秋天的氛圍。」這道海陸鍋用的湯底,是融合粵式與日式的老母雞上湯昆布,融合了粵式的濃郁與日式的清爽,呈現了很有個性的混搭氛圍,我說這也是石志雄在日本歷練後所展現的「低調奢華」,他仍然是靦腆地笑著;但石志雄也告訴我,很多時候你無法依賴傳統食材,融合在地的料理展現經典的風味,甚至昇華成為具有個性的經典料理,這是經驗的累積與不斷的實驗,以及對事事物物都必須極度好奇才能達成。
(圖/蔡孝如 攝)
分享本圖從味蕾體驗人生
石志雄告訴我,雖然他的生活簡單,但在生活中的點滴,都會是觸動其靈光乍現的過程,「我會在吃到好吃的料理之時,去鑽研它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風味,而且試著把它重現出那個我喜歡的風味。」我笑說這是他的「修煉」,石志雄則說的謙虛:「這是生活中養成的習慣,就這樣而已。」而第三道菜餚——「星州咖哩辣炒蟹」就是這樣的修煉的成果。這道被稱為「新加坡國菜」的菜餚以黃咖哩為基底,獨家秘方咖哩醬融合椰漿的東南亞風味,微辣口感相當開胃,這是從「味蕾」出發的精彩體驗。
(圖/蔡孝如 攝)
分享本圖問起石志雄不上班怎麼過自己的一天?他笑說:「很無聊的。」石志雄說自己喜歡在廚房的生活,不工作的時候不是自己一個人,就是找朋友聊天:「打打小麻將、喝喝茶,聊聊以前的生活,就這樣。」他說自己還是很喜歡跟朋友這樣不時聚聚,但真正覺得生活最充實的時刻,還是在廚房裡,「我其實沒想過退休,這是我一輩子的工作。」再次重申一次,石志雄笑說,追尋美味的記憶,是人生最重要的旅程。
(圖/蔡孝如 攝)
分享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