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純手工皮鞋」貴在哪?走入台灣最後一間手工皮底製鞋廠,探尋 40 年失傳工藝的經典傳承

(圖/林果良品)

常言紳士有三寶:西裝、手錶,最後一項每個人心中的答案不一,但一雙「皮鞋」興許是一位紳士夢寐以求的品味單品,其中「手工皮鞋」的不凡地位,便反映在其高昂的價格與穿搭順位上,而為何「手工皮鞋」能被視為頂級?在台灣,竟然也奇蹟似的保有這一全世界數一數二珍稀的手工製鞋技術?

全手工皮底鞋為何昂貴?

「講究的話,還是買雙皮底的吧,走路也涼快一些。」

無論是婚喪喜慶,還是外出辦公的場合需求,都時常有皮鞋的出場機會,而現在市面上常見的皮鞋販售,普遍還是以橡膠材質的膠底鞋為主,反倒對皮革大底 (Leather Sole) 鞋是有些陌生。而顧名思義,它從鞋體至鞋底,都是以動物皮革當作材料,其實早在 1920 年代,皮底鞋仍是當時的男仕穿搭主流,直到 70 年代後石化工業的進步,以橡膠、塑膠為底的皮鞋才開始大量受到民眾青睞。

一圖看懂

(圖/林果良品)

分享本圖

至於皮底與膠底,又有什麼製作工序與穿著腳感的顯著區別?

首先光是在製作技藝、工序上比起膠底鞋來的複雜、講究不少,且由手工師傅的代代傳承才得以延續,因此面臨後繼無人的景況也是難以避免。在材料方面,普遍都得選用飄洋過海的牛皮原料,這一點在台灣也不例外,手工鞋的價格也由此陡然升高。

一圖看懂

縫製鞋面、內裡實際現場(圖/林果良品)

分享本圖

皮底鞋的穿著體驗,還包括輕盈透氣與彈性更加的屬性。與膠底鞋相比,皮革的重量更輕一些,在行走時能幫助下軀減少負擔,且皮革本身自帶的細孔,也能有效散去鞋內的熱氣,降低濕度,在夏季的一日高溫洗禮下,就不用體驗流汗後的腳掌濕熱。而經過手工敲打的皮底,能讓其產生自然弧度,能更加貼合腳底原有的彎曲模樣,而穿得越久,鞋子也會與自己的腳掌弧度越加貼合,成為實實在在專屬於你的皮鞋。

一圖看懂

開發鞋楦是手工製鞋的重要步驟。(圖/林果良品)

分享本圖

此外,皮底鞋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特色,就是因純手工的緣故,因此能做到的細節設計也更為全面,根據匠人的工法差異,能在鞋邊的沿條去做窄、寬的設計變化,例如較收攏且無縫線的沿條,能讓鞋子看起來更修長、更具有紳士感。

一圖看懂

(圖/林果良品)

分享本圖

而雕花與打洞的技巧,也能做出造型各異的鞋身,這都需要具備專業技術的師傅才能做到,讓全手工皮底鞋的價值隨著它的優雅更上層樓。最後額外的好處,就是部分皮底鞋的損傷,能夠委託師傅進行專業的修復,透過更換天皮(指鞋後跟的橡膠材質,會經過日積月累的行走而自然磨耗)的方式,合理延長了一雙鞋的使用壽命。

台灣手工皮底製鞋廠的珍貴傳承

如果你問起手工皮鞋該從哪裡入手?也許大機率會是進口品牌?可事實上,在台灣就有一間碩果僅存的手工皮底製鞋廠就在新北三重,它的名字叫做——貝斯特(Best)

將時光倒轉至從前,由王火成師傅在 1986 年創立的貝斯特鞋廠 Best Shoe Factory ,曾在那一手工製鞋的黃金年代,隨著台灣經濟的狂飆一同突飛猛進,貝斯特的每日訂單產能可以攀升到140 雙手工皮鞋,這僅是 7 組鞋底師傅及 6 組鞋面師傅共同打拼的結果。

一圖看懂

王火城師傅於 1986 年創立貝斯特鞋廠。(圖/林果良品)

分享本圖

然而隨著 90 年代後的鞋業西進,中國訂單的流失使專業師傅隨之出走,2017 年又因都更計畫而被迫搬遷,2020 年再因疫情因素而需求大減,面臨數次停業危機的貝斯特,終在 2022 年決定關閉廠房,直到台灣手工皮鞋品牌林果良品的接手,才開啟了台灣手工皮底鞋產業的另一的嶄新起點,瀕臨失傳的製鞋工藝也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一雙鞋的拉幫,現在看師傅做可能五到十分鐘就搞定了,但如果選到皮料硬一點的皮,可能一雙鞋要拉到一小時都是正常的。」林果良品創辦人之一曾信儒在廠房現場分享了他在製鞋師傅的手藝裡所觀察到的枝微細活。

一圖看懂

拉幫鞋面、黏合中底看似簡單敲打,卻需要多年的專業技術累積才得以熟稔操作。(圖/林果良品)

分享本圖

母親曾是製鞋廠業務,父親則經營鞋店,自己的學生時代也很合理的試過各種各樣的皮鞋,這與休閒運動風一掛的同儕,顯然「穿」出不一樣的人生風景,但即便對製鞋與老師傅的技藝文化自小便知,曾信儒還是希望能帶領林果良品,走出台灣手工鞋的一片新天地。

在這次林果良品邀請 1% Style 進入工廠的實地參訪中,我們親眼見到了老師傅們真實的技藝展現,如不使用機器裁斷,而堅持手工劃皮的鞋面師傅──曾春生;為了精準與手感,仍執意以手工拉幫讓鞋子更具工藝價值的鞋底師傅,同時也是鞋廠獨有夫妻同崗的現象留存──林呈時與吳素芬,皆現場展示了將近 40 年來反覆淬煉後的頂尖工藝技術,透過完整的製鞋流程演示,見證一雙手工皮底鞋的誕生。

一圖看懂

曾春生師傅於工廠現場實際揀選、裁剪牛皮材料。(圖/林家睿 攝)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製鞋廠夫婦同崗的特殊現象又稱為「鴛鴦」,工廠鞋底師傅林呈時與吳素芬仍在貝斯特工廠任職。(圖/林家睿 攝)

分享本圖 

曾信儒指出,現在的製鞋師傅的收入銳減,雖不再能回到以往「論件計酬」的高薪資環境,但在一日僅能完成 14 雙鞋的 7 人工廠裡,導入新的管理模式,調整薪資結構,改善工作環境,在生活更有保障下,讓師傅們更能專注於技藝傳承,同時更能吸引年輕人的加入。

工廠開放日,帶你探尋手工製鞋工藝的秘密

時至今日,貝斯特鞋廠不僅在品牌重塑與技藝保存的幫助下獲得了延續,在林果良品接收下工廠之後,有感於手工製鞋工藝的在製鞋業與一般大眾皆在無形中佔據了重要地位,於是,揭密精湛工藝水準的臨場體驗應運而生——「林果工廠開放日 ORINGO Factory Open Day 」分別在 11/23 日與 11/30 日開放讓一般大眾都可親臨現場,讓更多人一起找回歷史遺留下的感動。

在活動中,除了邀請經驗累積數十年的製鞋師傅,帶領大家一路認識一雙手工皮鞋的六大工藝技術,更可以親眼看到鞋面師傅曾春生細心地以針車縫合鞋面與內裡,最後完美黏合兩者的過程。

一圖看懂

以皮刀精準完美在鞋底開出 0.08 cm 薄皮,進行暗溝埋線的「內縫線法」,曾信儒指出,這類即將失傳的高超技術,在全台灣已不足十人擁有。(圖/林家睿 攝)

分享本圖

此外,製鞋廠的「鴛鴦」鞋底師傅林時呈與吳素芬,也會為大眾演示鞋底「拉幫」塑型的力度、以皮刀精準完美在鞋底開出 0.08 cm 薄皮,進行暗溝埋線的「內縫線法」,曾信儒指出,這類即將失傳的高超技術,在全台灣已不足十人擁有,這些考驗的往往不只是技術,更是師傅兩人細火慢燉、緩而綿長的默契。

在將一雙手工鞋製作完成後,將交棒給來訪的人們。精心規劃的手作體驗,能讓來訪者體會職人累積的不只是一身的技藝、更是蘊含著時間的溫度,透過根植於台灣的工藝堅持,期待所有民眾看見的不只是一雙鞋、更是屬於台灣人文的韌性與情感。

一圖看懂

(左起)吳素芬師傅、江育成師傅、林呈時師傅、林果良品創辦人曾信儒、林果良品品牌總監高玉昌以及曾春生師傅。(圖/林果良品)

分享本圖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圖/ACPV ARCHITECTS)

建築 不只是城市中的風景而已|與國際建築大師關於建築、城市與生活風格的一段對話

關於城市輪廓,建築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它不但必須解決場所議題,更要帶動生活的想像與期待。這一次趁著義大利國寶建築師 Antonio Citterio 領軍的...

(圖/Bushmills)

愛爾蘭與台灣最近的距離|與 Bushmills 首席釀酒師 Colum Egan 的生活風格對話

相較於蘇格蘭威士忌,對台灣人來說,他們對於愛爾蘭威士忌或許比較陌生,這可能是因為「大國政治」的關係,台灣人與愛爾蘭似乎認識較少,但作為蘇格蘭威士忌的「大前輩...

藝術拍賣官游文玫

「幫拍品找到心愛的主人,就是我的意義」|拍賣場的指揮家:藝術拍賣官游文玫的人生故事

拍賣官,在你印象中是怎樣呢?許多電影裡,他們穿著正式服裝,站在台上,現場來賓爭著競價,而拍賣官揮著手,帥氣落槌。然而,這種畫面是真實存在嗎?究竟「拍賣官」...

(圖/舊妮老物 提供)

跨界實驗室|關於老物》放血=治病?你不知道的中古醫療觀

放血療法裡對我們來說可能不是這麼陌生,依我膚淺的理解,中醫會在傷處扎一個小洞,將少量淤血放出,達到氣血循環的效果,但你知道嗎?在歐洲,放血療法(...

(圖/坂本龍一 fb)

跨界實驗室│關於電影 》音樂大師的「配樂進化史」:坂本龍一的五部傑作,創造永恆影史經典

當悠揚琴音在銀幕前後流轉縈繞,正在觀賞電影的你,無論是感動的熱淚盈眶,或是悲傷的悵然若失,問及心中會浮現哪一號人物,答案仍舊會是——坂本龍一。...

(圖/Audemars Piguet 官網/HUBLOT 官網)

跨界實驗室│關於腕錶 》從工藝結晶到藝術家的專屬畫布,當代腕錶的「藝術性」從何而來?

在過去,當腕錶與藝術扯上關係,通常都直指著琺瑯、金雕、鏤空等傳承以久的製錶工藝,可到現今,我們統稱的「藝術腕錶」範疇,聯想到的除了上述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