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斕的人生畫布:與宋柏瑾聊聊 在生死邊緣依然向陽而生,讓勇敢成為最經典的顏色

2

要怎麼形容她呢?我思考了很久⋯⋯不如先從第一次見到她說起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還未踏進 INLUXE CASA,我便聽到了一陣清脆、響亮又爽朗的笑聲,不令人厭煩的,這陣笑聲反而讓我對她有更大的期待和好奇。

宋柏瑾 Brenda Sung 走到門口歡迎我們,說話的字裡行間不時會出現她標誌性又可愛的笑聲,我在一旁沒說太多的話,卻不斷被她的笑聲感染,嘴角默默上揚。她很熱情,也很有活力,你能夠從她的身上感受到這就是一個五彩斑斕的人該有的樣子,就好像在她的世界中彷彿沒有烏雲,不會下雨,Brenda 彷彿是一個總有太陽跟隨的向日葵。

然而,真相往往比表面看到的更加豐富;接下來的文字,或許會顛覆我前面所塑造的她。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一圖看懂

Brenda Sung 宋柏瑾在 17 歲那年到倫敦求學,意外開啟了一段豐富且多姿多彩的人生經歷。(圖/Leon Hung 攝)

分享本圖

17 歲那一年,Brenda 因為從小到大獨立且自律的性格得到家人的信任,有信心讓她一個人到倫敦聖馬汀藝術大學求學。可能是因為小 Brenda 有曾到國外遊學的經驗,也可能是天生勇敢又無所畏懼的性格,讓她對在國外求學的生活絲毫沒有不安或恐懼的情緒,「期待大過害怕,很想去闖一闖!」她自信地說。

「原來外面的世界那麼大,自己很渺小。」即便她性格外向,從小就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在聖馬汀的求學經歷,仍給了她極大的衝擊。聖馬汀是一所高度多元、鼓勵自我表達的學校,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各自展現獨特風格,每個人都做自己,充滿強烈的個人影響力。在這樣的環境中,她開始意識到:自己過去的世界觀有限,而每一個創作、每一個想法,都需要勇敢去表達,也必須能夠說明自己的原因。

正是在聖馬汀,她的天馬行空的想法、對設計與創意的熱情,才真正被培養、被啟動。老師會不斷挑戰她:「你為什麼這樣做?你的理念是什麼?」這讓她學會不只是創作,而是呈現自我,也逐漸塑造出她獨特的審美。

在各種因緣際會、機緣巧合之下,Brenda 曾在義大利、瑞士,甚至印度生活過,每一段經歷都是成就今天她的養分。在義大利,她學會了奔放熱情、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在街頭巷尾、展廳與行人的穿搭中培養了敏銳的審美;在瑞士,她感受到對每一份職業、每一個角色的尊重,學會了細膩與紀律;在印度,她以好奇心探索文化的差異,也在貧富與生活極端的對比中,學會以更寬廣的視角看待世界,也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正是這些多元的經歷,讓她的世界像一個五彩斑斕的調色盤,也造就了今天那個熱情、充滿光芒的 Brenda。

「我不可能只有這樣了」

Brenda 裡裡外外都散發著自信與活力,給人一種沒有困難能夠打倒她的感覺。接下來的故事,正印證這一點。

某一年,她生病了,是小中風(又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對於一個從小就是國術校隊隊員、永遠充滿活力與行動力的她來說,這無疑是沉重的一擊。然而,Brenda 回想起當時的自己卻說,當時她並不感到恐懼,腦中浮現的唯一念頭是:「我要怎麼解決這件事。我不可能就只有這樣子。」

聽到這句話的當下,我立刻聯想到許多運動員身上的共通特質——那種不認輸、不輕易放棄,並且深信「只要我想做,就一定能做到」的堅定信念。Brenda 聽了也笑著附和:「對!我想要做到的,我一定可以做得到。」這不只是她對人生的態度,更是她面對困難時的本能反應,「沒有什麼事可以難倒我。」她說。

「You have to train yourself, to be very very tough and strong.」

在 Brenda 的堅持訓練與復健下,她大約花了半年的時間身體便漸漸康復。但生活好像就是這樣,總是不會太順遂,她再次被病魔纏身——脊髓神經瘤,在諮詢過幾位權威醫師後的結論竟是手術僅有百分之五的成功率。「如果真的是半癱或全癱,也都是自己的人生。」對於這場成功率微乎其微的手術,她異常冷靜,且坦然地說道。她選擇相信醫生,也相信命運,勇敢地走進手術室。最終,她保住了性命,但從此承受著無法想像的神經痛,那種痛「不是別人能理解的」,讓她感受到最深的無力與無助。

然而,這並不是她第一次直面生死。多年前,她在國外遭遇歹徒持槍入室搶劫,被推進房間、用電擊棒威脅,甚至被壓制在地、拿刀抵著脖子。那一刻,她腦中閃過跑馬燈般的人生,卻還是選擇反抗,拼命掙扎,咬緊牙關奮力搏鬥,只因心裡有個念頭,「我一定要活著走出去」。

或許因為這些經歷,讓她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人生。「當你體驗過命在別人手裡的時候,之後很多事情就會看得比較淡然。」經歷過命運無法掌控的瞬間,她明白:只要還活著,就沒有什麼是解決不了的。即便如今仍與突如其來的疼痛共存,她依然選擇坦然以對。對她而言,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次驚險與痛苦,最終都會化為一種力量——讓她變得更堅韌,也更深刻地理解「活著」的意義。

「每一段經歷都是 a part of your life.」Brenda 並不會埋怨那些過去,而是選擇以珍惜與感恩的心去面對。對她而言,那些經歷就像養分,滋養並塑造了如今的自己,成為她個性與生命力的一部分,因此她更懂得去珍惜它們。

一圖看懂

人生並非一帆風順,Brenda Sung 宋柏瑾在經歷各種不同大小事後,依然想要感謝每個起伏,才能讓她更強大。(圖/Leon Hung 攝)

分享本圖

Brenda Sung = INLUXE CASA = Timeless piece

一圖看懂

Brenda Sung 宋柏瑾創立 INLUXE CASA 品牌,結合不同國家的美學文化,透過多種商品深根在台灣,並希望能夠成為國際與台灣間的橋樑。(圖/Leon Hung 攝)

分享本圖

這些生命經歷,最終也成為她創立 INLUXE CASA 的養分。

走進 INLUXE CASA,就像踏入一個被色彩擁抱的世界。繽紛的布料、飽和的圖騰、獨特的生活物件,以不拘一格的方式交織在一起。義大利的奔放熱情、倫敦的前衛混搭、印度的飽和色彩與工藝細節,都在這裡彼此錯落卻格外和諧。這不是單純的陳列,而是 Brenda 把旅居世界的養分轉化為「生活的風景」。

Brenda 創立 INLUXE CASA 選品品牌,希望能透過自己多年在各地累積的美感、多元性、包容性,呈現在每一個選品種,更能透過這些商品傳遞「勇敢做自己,擁抱各種可能性」的生活態度。「對我來說,選品的原則就是Timeless Piece (經典之作、永恆之物)。」她眼神堅定地說。對她而言,一件好的經典設計,無論是服飾、家飾,甚至是一件日常小物,都能承載時間的力量。「因為經典,它不僅實用,也有設計感。當你在十年、二十年後再度拿起,它仍然能成為你的身份象徵,提醒你那段時光的故事。」

她相信,這樣的物件能帶來不斷延伸的情緒價值。購買當下的喜悅只是開始,隨著時間推移,那份滿足感會沉澱成記憶,甚至融入日常。「這種 full-heart 的感受,是一次性消費無法給你的。對環境也要有責任,不是買了就丟,而是讓物品真正陪伴你很久。」多年在異國生活的她,也看見無數值得被發掘的品牌。於是,她希望 INLUXE CASA 成為橋樑,把世界帶進台灣,也把台灣的生活態度分享出去,創造一個雙向的交流與合作。

「謝謝,你很勇敢。」

認識 Brenda,我看到了生命很鮮活的樣子。樂觀又有能量,永遠向陽而生。

乍看之下,你或許不會想到,這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輕奢選品店創辦人,背後有著如此精彩的故事。Brenda 的人生不是單線的,它更像一幅色彩交錯的畫布。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多重身份的疊加,而是她如何把起伏化為力量。她一次次將選擇活成軌跡,將經驗化為故事,把挑戰轉化成能量,把日常過成一場不止息的旅程。

我想,豐富不是她的形容詞,而是她的狀態(跟 INLUXE CASA 一樣),一種在光明與陰影之間都能延展的生命力,提醒我們,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活得完整而自由。

Brenda 想對自己說:「你很勇敢,很謝謝你的勇氣和堅持,做每一個不留遺憾的決定。」正好,我也想對她說:「你很勇敢,會一直向陽而生的。」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圖/@Panasonic_PND X)

室內、室外怎麼選?不只是揮桿,更是一場體驗|室內高爾夫融合科技與娛樂魅力,寫下運動新篇章

你玩過室內高爾夫嗎?不用頂著高溫,在冷氣房內也能體驗揮擊球的樂趣。 談到室內高爾夫的起源,可以追溯至 19 世紀末,為了克服天氣問題,...

1

1% Knowledge》為什麼香水有男女之分?第一個讓自己香香的人是男性?以及秋冬男性必備香水指南

這幾天台灣正式迎來又濕又冷的冬季,街上的人們都套上厚重的毛衣、羽絨外套、羊羔毛大衣,把自己包得暖暖的對抗寒意。正如我所料,無論是在捷運、公車上,甚至走在馬路邊...

(圖/NYK CRUISES CO.,LTD 提供)

2026跨年不只看煙火|新年玩法盤點》從奢華郵輪、高山曙光音樂會,到日本除夜之鐘,告別過去開啟新篇章!

你準備好迎接新的一年了嗎? 時光飛逝,已經邁入十一月,2025 年也進入尾聲,回望今年,從年初的川普關稅戰,到剛結束的萬聖節,以及年底的聖誕節,...

1

城市學》宋朝餐飲如何定義現代的生活美學與城市味道?點茶、吃麵條都從這時候開始!

如果你在某個夜晚穿越到北宋汴梁的市井,就會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畫面:街燈未滅,巷弄深處的攤鋪依然熱氣騰騰,人們端著碗,喝粥、吃炊餅、嚐魚羹。千年前的城市夜生活,...

2

秋意的層次:Sushiyoshi 壽司芳的「大閘蟹交響曲」

  當季的味道,不只是食材的時間,也是一場關於「變化」的演出。在台北忠孝東路靜巷裡,日本大阪米其林二星、台灣米其林一星名店...

1

1% Beyond News》破壞之後,藝術仍在呼吸|從基隆的灰塵鏡面、艾未未到 Banksy,藝術的傷口成為延伸創作的起點

在基隆美術館的展廳裡,一件由藝術家陳松志創作的作品〈倒裝的語句-16〉,鏡面上覆著一層灰塵,乍看之下似乎只是長期陳列後的自然積層,實際上卻是作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