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球來了就是要打!」林予晞笑著說。這句簡短的話,比任何官方簡介都來得真實。她一路從空服員、演員、攝影、寫作、創作,正是靠著那份不肯放下的好勝心與責任感,把每一個挑戰接成了自己的舞台。
和性格活潑、外向的藝人不同,與林予晞的初次碰面,她身上散發著很獨特的氣息,有點害羞、內斂,說話時有自己慢而柔的步調;但只要提到熱愛的事物,又能滔滔不絕,圓滾滾的眼睛閃爍著對生活的熱情與好奇。
這句「球來了就是要打」,對她而言不只是一個比喻,更是一種生命態度。無論迎面而來的是意外的變化球,還是需要全力揮擊的直球,她都選擇站穩腳步,把球接下,再盡力打出去。林予晞秉持著「不能讓大家失望,就算沒有把握也要用盡全力!」的心情去迎接挑戰,即便不熟悉,甚至曾經抗拒。
聊到近期的生活,她因為參加一檔料理實境節目而開始動手做菜,這是過去從未想過會涉足的領域。「以前還抗拒做菜,因為太花時間了!」她說。如今卻能細數廚房裡的大小事,甚至把因為切菜留下的小傷痕,也當作難得的生活印記。我想,正是因為願意面對新挑戰,且從中找到樂趣的個性,讓她能夠在每一次未知的嘗試中,不斷發現自己的可能性,也讓周遭的人感受到她那份真誠與熱情。
無論是踏入廚房學做菜,還是拿起相機捕捉生活的細節,她都能以全心投入的態度去體驗,並從中累積屬於自己的成長與回憶。她曾經是空服員,後來又進入演藝圈。這些看似迥異的人生經驗,對她而言都是新的挑戰。
多重角色與適應力

對林予晞來說,角色的多面性並非分裂,而更是一種豐富生命的方式,每個角色都互相影響,共同成就今天的她。(圖/agete 提供)
分享本圖林予晞談到自己在不同場域中呈現的多面向。她認為,自己的性格中有一種天生的適應力,能讓她順利融入不同的環境,找到自己的位置。無論是在空服員的職場、演員的表演現場,或是攝影的創作空間,她都希望自己能稱職。每當她成功融入一個場域,並且獲得她人肯定,她便覺得這一天的角色功課圓滿完成。這種對角色的投入,她說:「帶給我很大很大的成就感。」
這些角色不只是工作身份,更是她認識世界和人的方式。林予晞分享,透過不同的角色,她遇到了許多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並從她們身上學到許多人生故事,「跟大家有很多真心交流的時刻。」舉例來說,在料理比賽的現場,她聽到廚師們分享自己如何在廚房受傷、跌倒,又如何重新站起來的經歷。那些故事讓林予晞感到既震撼又感動,也讓她覺得自己能夠參與其中是一種幸運和榮幸。對她而言,角色的多面性並非分裂,而更是一種豐富生命的方式,每個角色都互相影響,共同成就今天的林予晞。
長女身份:勇氣與責任
各種角色都互相有著連結,影響著林予晞,那影響她最大的角色又是哪一個呢?在我以為答案會是演員或是創作者的時候,林予晞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長女。
「大女兒這個角色,也包含姐姐這個角色,我是三姐妹中的長女,我的媽媽也是長女。」她說。長女的身份讓她從小就學會承擔責任,面對別人的期待,「別人丟球過來,我一定會接。」林予晞認為在長女的身分下,她養成了這樣的個性,且帶她去了很多地方,嘗試很多事物,甚至可能是奇怪的地方,但她從不後悔,「因為那是自己選擇去接的球。」林予晞坦言,雖然現在她也學著接受,有些球不必勉強去接,也不必為接不好、沒接到的球感到可惜,但正是這個長女的身份,塑造了她面對挑戰的勇氣與決心,不辜負他人的期待。

身為家中長女的林予晞,習慣了承擔他人對她的期待,總是全力以赴面對每一個迎面而來的挑戰。(圖/agete 提供)
分享本圖找回自我:焦慮中的主體性
面對壓力與焦慮,她有自己的方法來找回主體性。「感到焦慮,其實是因為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只覺得被一堆事情追著跑。」林予晞分享,她會透過一些具體的行動重新感受自己存在的痕跡,例如開車時感受方向盤的掌控、操作攝影機時決定光圈、快門與 ISO 的設定,甚至是動手做料理或 DIY。這些實作的過程,讓她確信自己活在當下,焦慮也逐漸消散。
攝影:與生命的連結
空服員、演員、攝影創作者、研究生⋯⋯在我眼中,林予晞就像一個小蜜蜂一樣,到處去採蜜,吸收養分。最特別的是這隻小蜜蜂身上一直有著相機陪伴著她,紀錄著她所看欣賞的風景,見過的人,還有稍有些不注意也不會發現的細節。為什麼偏偏最喜歡拍攝日常生活中或許無人在意的小細節呢?
她是這樣說的:「我有喜歡幫人伸張正義的個性!」林予晞說,「那種自找麻煩的個性,會讓我注意到一些被忽略的事物。比如一個一個垃圾桶倒在那邊,小草靜靜生長,沒有人關注它們,我就會想:他什麼時候可以有自己的 spotlight 呢?我可以幫它創造一個專屬舞台嗎?」
對林予晞而言,攝影不只是捕捉影像,而是一種與其他生命建立連結的方式。「攝影一直都是我和其他生命破冰的形式。」她說。林予晞也偏好使用不會發出快門聲的器材,讓被攝者能感受到她的誠意,而不是被打擾。對她來說,攝影不是單純取走畫面,而是一種共創的互動,和對方一起感受當下,一起記錄生命的細節。
攝影於她,更是一種溫柔的存在感。每一次按下快門,都是她對這個世界的一次留心、一種守護,也是她將對生命細節的關懷化為行動的方式。也正是在這樣的拍攝過程中,她發現了另一個自己:一個能夠安靜下來、專注於當下的人。她是這樣形容攝影過程的:「像潛水到海底的感覺,聽不到周圍的聲音。」當她拿起相機,看著取景器的時候,外界的喧囂似乎都消失了。在這個當下,林予晞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也學會,且安於與這份沉靜、和平相處。
林予晞攝影作品——《凝視之眼》© 攝影:林予晞。(圖/agete 提供)
分享本圖林予晞攝影作品——《籠中的光》© 攝影:林予晞。(圖/agete 提供)
分享本圖只是,攝影對她不全然只有靜謐與內斂,偶爾也藏著些許好奇與小小的夢想。如果要林予晞選一個夢想中的拍攝對象,她想了想,眼睛一亮:「綾瀨遙!」因為綾瀨遙的御用攝影師有次替她拍照,讓她覺得十分榮幸,對方甚至親口說她和綾瀨遙「是同一種人」。這句話讓林予晞心裡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從此萌生了一個小小的願望,有一天能親手拍下綾瀨遙。
全力以赴的勇氣
我想,林予晞之所以能在每個角色之間自由穿梭,不論是空服員、演員還是攝影創作者,背後都是因為她那份「球來就要接」的勇氣。這份勇氣並非盲目,而是帶著對自己的承諾與對他人的尊重,她不畏懼失敗,也不逃避未知,而是在每一次接球的過程中全力以赴,從挑戰中發現樂趣,更在不同的領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解鎖不同角色的林予晞。
她回望初拿起相機的自己說:「予晞,妳做得實在太好了!你的選擇很棒!」這不僅是對過往自己的肯定,也像是在提醒她:每一次勇敢嘗試,每一次專注於自己的興趣與熱情,都是累積成長的力量。
我想,林予晞已經期待下一顆球的到來,準備全力揮擊。

屬於林予晞的人生哲學:「球來,打就對了!」(圖/agete 提供)
分享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