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禁忌法式料理:白布蓋著頭才能食用,法國前總統的最後晚餐「圃鵐」

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最後的晚餐」,病痛纏身也要享用的法式美食究竟是什麼?(圖/取自Succession HBO)

在法國,有一道神秘的頂級料理,是法國前總統密特朗的最後一餐。被病痛纏身多年,卻在享用完大餐後就不再進食,也拒絕任何藥物治療。究竟是什麼樣的山珍海味,讓密特朗不顧身體虛弱不堪也要舉辦這場晚宴?而在那一頓「最後的晚餐」中,他還享用了什麼樣的法式料理?一起來看看吧!

 

【追縱 1% Style IG帳號】和1%頂尖專家一起提升生活質感

生活於黑暗、被剝奪晝夜,僅為了產出肥美的圃鵐

白蘭地醃圃鵐料理(圖/取自i.redd.it)
白蘭地醃圃鵐料理(圖/取自i.redd.it

獵人的狩獵成果陳列在屋子後側及廚房的門前。十二隻肥美的圃鵐整整齊齊躺在廚桌上,彷彿閱兵式在等待檢閱。獵人把牠們關在黑暗中育肥了三個星期,被剝奪晝夜節律後,可憐的小鳥完全亂了分寸,不停的啄食和吞嚥,再也沒空進行消耗體力的歌唱。這種強迫性增肥使牠們原本的體重提高到傲人的三倍,並獲得「肥阿默」(Fettarmmer)的稱號。牠們的死法並不隨便,首先是要用雅文邑白蘭地淹死,接著拔毛,然後在這蒸餾酒中醃浸一天一夜。醃浸之前,一般獵人會做「挑腸管」的處理,也就是用彎曲的鐵絲把腸子勾掉,留下所有的內臟,如心臟、肝臟和肺在腹腔內。

僅有少數親友能參與的盛宴

話說這些小鳥已經準備好,而要共度佳節的美食家也在路上,前往密特朗總統位於法國南方拉愜(Latché)的別墅。這些受邀一起跨年的客人包括少數幾名朋友、親人及政界的親信:文化部長賈克.朗(Jack Lang)、當地的黨首亨利.艾馬努埃利(Henri Emmanuelli)、私人醫生塔后(Dr.Tarot)及記者喬治-馬克.貝納穆(Georges-Marc Benamou)。後者是總統的密友,陪同他走完了人生最後的一個階段,兩人的對話出版成書《最後的密特朗》(Le Dernier Mitterrand ),也是我描述這些故事的根據。

總統的小舅子羅歇.阿南(Roger Hanin)在當地市中心先迎接客人,為他們做心理準備:原來才從埃及拜訪回來的密特朗,健康狀況極差。但是老人家明言希望大家還是跟往常過年一樣,熱熱鬧鬧、開心的聚在一起過節:「和平常一樣就好,照樣笑,一起歡樂。」

大家在別墅的餐廳等待了一段時間,看到長桌旁放了一個裝有兩個皮革小凳子的獨立躺椅,感覺不安—那顯然是總統的病榻。時針走到九點的時候,總統突然挺直的出現在門口。他向前移動,動作像被抬到舞台上的雕像一樣僵硬而緩慢。他對客人沒什麼反應,臉色蠟白,然而姿態完全保有王者風範。他板直的身體非常挺拔,甚至比大家平常看到的姿態還要更挺。漸漸的,大家又察覺到異狀:總統先生腰間的手並不是他自己的,他的手此刻已是毫無生氣垂掛在兩側褲縫旁。總統先生已經無法行走,他是被垂直抬行。十幾年來他對慢慢侵噬著他的癌症抗爭接近尾聲,只有塔后醫生知道所有的病情細節。

法國養病膳食「生蠔」,取其命而延己命

法國將生蠔奉為養病膳食,重病總統在短時間內解決30隻生蠔(圖/ Garreth Paul @Unsplash)
法國將生蠔奉為養病膳食,重病總統在短時間內解決30隻生蠔(圖/ Garreth Paul @Unsplash)

兩名保鏢將病人放在躺椅上。這時大家已經坐在餐桌旁,然而密特朗似乎對周遭環境全無意識。直到侍者端出生蠔上桌、送到躺椅旁時,他原本萎靡的身體才彷彿有了生機。我們都知道生蠔宜生吃,所以法國人常把牠們奉為養病膳食,意思是以取命延命。而此時病重的總統在短時間內就急著把三十隻生蠔解決掉,幾乎不給自己喘息的機會。是什麼驅使他如此毫無節制的貪食?不可能是飢餓,比較可能的是義務。身為一個中心文化為美酒佳餚、並且認為「吃得好」是人民基本權利之國家首長,在飲食上想必有以身作則的責任。在生蠔下肚後,總統陷入昏沉消化中,再度退隱到自己的世界裡,對大餐桌上的交談充耳不聞。然而,一輩子生活在無時無刻的警惕中,讓他即便身在淺夢裡,還是能聽到令幾位客人充滿期待的上菜通知:「圃鵐鍋。」這一聲又把神遊的總統帶回了地球。

至終都講究的法式禮儀,蓋上餐巾避免顯露粗魯的吃相

在食用時,法國人會以餐巾蓋著頭,避免旁人看到粗路吃相(圖/取自Succession HBO)
在食用時,法國人會以餐巾蓋著頭,避免旁人看到粗路吃相(圖/取自Succession HBO)

現在輪到圃鵐出場了,跨年團員竊竊私語著。而大總統雖然奄奄一息,在對罕見美食的開心期待下,卻聞聲進入間歇性的亢奮中。端上來的鳥兒浸在自身血液和湯汁當中,烤得滾燙。而饕客所渴望的珍饈體積越小,用餐時的儀式就越盛重。古老的傳統不用刀叉,而是使用至少和毛巾一樣大小的白餐巾。此時總統的頭垂掛在餐盤上方,侍者展開餐巾蓋住,消失在餐巾下的總統像是在裡面尋求保護,不想再和這個世界有所牽連,彷彿在進行與一隻小鳥的約會。這隱晦難懂的習俗,是要讓旁人避免看到粗鄙的吃相嗎?國家元首及身旁桌友全都潛匿在各自的大白布下,先吸吮小鳥的腦漿,然後就像吃洋芋片一樣咬碎烤酥的小頭顱和其他部位。不久後,餐巾下這些老饕的臉又逐一顯露出來。

美食當前,總統先生沒有保留,全部送進肚子裡祭五臟廟。圃鵐連幼細的骨頭裡都藏有美味的汁液,原本就該將整隻放入口中咀嚼吃掉,不吐骨頭的。在充滿傳說的西南法,依獵人習俗,當盤子空了,不剩任何殘渣了,餐巾才會抽走。

這一個元旦前夕是總統去世前倒數第八天,可以說是最後的晚餐及法國飲食文化的最終體現。舞台布局高手密特朗在用完這不尋常的一餐後就不再進食,也拒絕任何能延壽的藥物,就這樣死在他離聖母院不遠的巴黎寓所裡。他的遺願是想要埋葬在古代高盧人作為祭壇的勃艮第小山丘上,然而最後並沒有實現。

油悶圃鵐(圖/ 取自geekandsundry)
油悶圃鵐(圖/ 取自geekandsundry

作者簡介

文森‧科林克(Vincent Klink)

德國烹飪大師、美食家、明星大廚,先後經營Postillon及Wielandshöhe餐廳,皆獲米其林一星評等。在主持「ARD 饗宴」(ARD-Buffet)、「文森上菜」(Vincent Klinks Kochkunst) 等美食節目後打開其知名度。其出版作品包括《根菜廚藝年鑑》(Rübe)、《科塔廚藝年鑑》(Cotta's Kulinarischen Almanach) 及《廚師的辛香回憶錄》(Sitting Küchenbull) 等。

出生於1949年的文森‧科林克,年輕時即跟隨巴登的師傅學藝,並在慕尼黑完成烹飪培訓。服完兵役後於1973年通過廚師資格考,1974年回老家施瓦本格明德鎮創業, 1991年後搬到斯圖加特,在園子裡養三窩蜜蜂,閒暇時拉射英格蘭長弓箭。身為技術熟練的低音喇叭業餘愛好者,他常在餘暇與各爵士樂好手在德國各地演出。

文森‧科林克於2010年獲頒國際艾卡特韋奇曼獎(Internationaler Eckart-Witzigmann-Preis)。評委會認為科林克以極優秀的方式,將廚藝、文采、音樂及電視娛樂做了最佳的連結。2014年,巴登符登堡邦頒授文森‧科林克突出貢獻勛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好樹屋《跟著米其林名廚尋味巴黎:從隱藏版美食、星級餐廳到私房食譜,一趟法式頂級味蕾的深度之旅

責任編輯/江庭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圖/ACPV ARCHITECTS)

建築 不只是城市中的風景而已|與國際建築大師關於建築、城市與生活風格的一段對話

關於城市輪廓,建築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它不但必須解決場所議題,更要帶動生活的想像與期待。這一次趁著義大利國寶建築師 Antonio Citterio 領軍的...

(圖/flickr)

既要禦寒還得治病的「養生泡湯行」|2024 冬季推薦 4 大日本溫泉與住宿的放鬆勝地

日本氣象廳在日前公布未來 3 個月的天氣預測,在日本北部地區、以及日本海一側的西部地區,降雪量有 40% 的機率高於歷年平均值,只有 20%...

(圖/Bushmills)

愛爾蘭與台灣最近的距離|與 Bushmills 首席釀酒師 Colum Egan 的生活風格對話

相較於蘇格蘭威士忌,對台灣人來說,他們對於愛爾蘭威士忌或許比較陌生,這可能是因為「大國政治」的關係,台灣人與愛爾蘭似乎認識較少,但作為蘇格蘭威士忌的「大前輩...

(圖/Club Med)

屬於冬季的身心探索|冬日休閒、放大五感,同時養身的精彩選項

對於生活的探索與追求身心的和諧,已是近年全球當紅的旅行觀點,而接近年末之時,確實是促進健康與隨時序養身的最好季節,從身心、環境與精神生活出發,...

陳嘉齡帶著小比一同參與路跑

我想成為你的雙腳,帶你看遍世界|走入陳嘉齡&小比的感動征程

「我想用我雙腳,代替他的雙腳,走遍台灣的每個地方。」 「如媽祖出巡一般」陳嘉齡幽默說到「環島時有人放錢在車頂上,記得是 100 元,就像繞境一樣。」...

軒尼詩新年酒款&酩悅香檳新年限量版禮盒

呈上新春最暖心意,2025 新年美酒送禮指南(三)|邂逅東西古典奢華美學,獻上富「蛇年」色彩的真摯祝福

跨年倒數剩不到十天,在即將邁入 2025 年的同時,也要迎來每年全家大團圓節日「春節」。大家的過年活動都不同,也許會去年貨大街、出遊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