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展覽推薦】在自然中觀照內心:走進森林、漫步田野,以藝術回應孤獨的後疫情時代

黃法誠《我要在這裡游泳》(2021)

立冬將至,無論是在靜謐的早晨,離開被窩時明顯感受到一股涼意;或是突如其來的氣溫驟降,使得皮膚和呼吸道因尚未適應而過敏⋯⋯,季節的遞嬗總喚起人們對環境的意識,並感受到其與生活的連結。

十月底,筆者在因緣際會之下,暫時遠離城市中的紛擾,前往台東展開五天四夜的農作與創作之旅。也許是仍充分地浸淫在大地的能量氣場中,蒐集十一月份的展覽資料時,不自覺地被與「森林」、「田野」等主題相關的展覽吸引。本文將簡介五檔位於台北、高雄的展覽,帶領讀者一同欣賞藝術家們如何在觀察景物,同時洞見自己的心性,並從作品中體會與自然連結、共振之美。

《漫步林間》索菲普.皮奇個展:取材自然,展現熱帶森林氣息的雕塑

在 2020 年疫情爆發後,柬埔寨藝術家索菲普.皮奇(Sopheap Pich)走進柬埔寨西南部的山麓中,在大自然中安頓自己對於世間的恐懼,也重新思考自身與文化、環境的關係。熱帶森林濕熱的氣息和當地隨手可得的材料,都成為藝術家創作的靈感。

青少年時期移民美國的索菲普.皮奇在回到柬埔寨定居後,創作了大量以竹子、藤條製作的鏤空編織作品,融合圖像符號的平面感與雕塑的空間感。本展展出藝術家過去三年的全新作品,包括鋁片雕塑、二維浮雕、紙上作品等多樣的媒材,展現藝術家遊走於自然和生命之間的豐沛情感。

一圖看懂

Sopheap Pich《Lucent Stream No. 1》(圖/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ina Keng Gallery)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Sopheap Pich《Shoreline Crest》 (圖/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ina Keng Gallery)

分享本圖

|地點: 耿畫廊(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 548 巷 15 號 1 樓)

|展出日期:2022.11.05 - 2023.01.07(週日、週一公休)

|相關資訊:耿畫廊 展覽介紹

 

《Sirens》安通庫恩斯特個展:如神話中折翼的生物,演奏著世間紛擾與希望

展名「Sirens」來自希臘神話中被繆思拔掉翅膀的「賽蓮」,傳說中她們妖艷動人,以歌聲魅惑海上的水手。「這些作品就像一首由賽蓮所演奏的情歌⋯⋯愉快和平、炙熱威脅。然而無論是隨之起舞或步入死亡,兩者都有一種美。」第二次來台展出的紐約藝術家 Antone Könst 將自己的畫作比擬為樂曲,探討迴盪於墮落和飛翔之間的複雜狀態。藉由畫作中的吹笛人、洛神花、白鴿等原始的自然形象,藝術家將憂愁、希望、情慾等強烈的普世情感,以獨特的繪畫語言展現出來。

一圖看懂

《Sirens》展覽現場。(圖/亞紀畫廊)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Sirens》展覽現場。(圖/亞紀畫廊)

分享本圖

|地點:亞紀畫廊(台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 79 巷 38 號)

|展出日期:2022.10.22 - 2022.11.26(週日、週一公休)

|相關資訊:亞紀畫廊 展覽介紹

 

《盆栽》陳松志個展: 從不起眼的日常物件,激發與自然聯繫的想像

裝置藝術家陳松志擅長以複合媒材創作,讓創作材料與日用品本身形成一種獨特的語彙,並在注入概念思考與精心編排之後,以有形物質展現生活的感性與想像。「盆栽」作為人們渴望與自然聯繫之象徵,亦乘載著物件與其背後的精神、意義之連結。為了展出藝術家最新的空間裝置及綜合媒材作品,畫廊空間拆除了原有的玻璃門面、調整空間中的光線,將作品遍佈整棟建築物。藝術家以家用塗料、織品、建築材料等素材,運用塗裝、清潔、重組等技巧,在往返抽象和具象之間的造型與場景中,傳達我們與周圍世界難以捉摸的關係。

一圖看懂

陳松志《盆栽》展覽作品。(圖/伊日藝術計畫)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陳松志《盆栽》展覽作品。(圖/伊日藝術計畫)

分享本圖

|地點:伊日藝術計畫(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 86 巷 1 號)

|展出日期:2022.11.10 - 2022.12.03(週日、週一公休)

|相關資訊:伊日藝術計畫 展覽介紹

 

《野放途》:在恣意生長的生活中,展現生機勃勃的創作能量

高雄市立美術館多年來以「大南方多元史觀」為發展主軸,關心非主流文化或游離於邊緣的藝術創作者。本展從「漫遊」、「蔓生」、「蔓蕪」三個子題出發,呼應展名中的「野放」隱含在土地與環境中自然、自由生長的產物之意,以多元的形式展現跨世代的藝術家們從踏查田野、漫遊於市井、關懷環境等實踐中汲取能量轉化而成的創作。參展者包含曾繪製電影《血觀音》主視覺的柳依蘭、曾製作生祥樂隊《野蓮出庄》專輯封面版畫的林純用,以及擅長以幽默手法反應人與自然環境之關係的黃法誠等創作者。

一圖看懂

柳依蘭《親吻大地(二)》(2020)(圖/高雄市立美術館 臉書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黃法誠《我要在這裡游泳》(2021)(圖/高雄市立美術館 臉書

分享本圖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 80 號)

|展出日期:2022.09.17 - 2022.12.18(週一公休)

|相關資訊:高雄市立美術館 展覽介紹

 

《空間地誌:一種持續性的探索》:以考察和紀實,再現對地方的情感和記憶

創立於 1997 年,位於高雄市鹽埕區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以實踐藝術場域公共性、促進公民素養為出發點,長期致力於推動南臺灣的藝文發展。「地誌學」(Topology)一字來自地方(topos)和書寫(graphein)二詞的結合,表示「根據某地的環境特徵、人文發展等進行描繪」。認識當地地景並書寫相關經驗,經常成為建立自我認同與地方意識的起點。本展展出 4 位藝術家對於地方空間、儀式場所、歷史建物、自然風景的創作,展現藝術家的身心靈與當地空間的相互映照。

一圖看懂

《空間地誌:一種持續性的探索》展覽主視覺。(圖/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分享本圖

|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高雄市大勇路 64 號 2 樓)

|展出日期:2022.11.05 - 2022.12.04(週一、週二公休)

|相關資訊: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展覽介紹

責任編輯/鄧羽辰

1% 頂尖專家都怎麼生活?更多深度內容都在:1% Style Facebook 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photo2

1% KNOWLEDGE》什麼是藝術攝影?這家攝影藝廊又為什麼要在台灣辦攝影競賽?

藝術攝影正從紀實走向當代顯學,作品在國際拍賣場屢創高價,成為投資與收藏的新寵。1% Style 這次帶你解析全球攝影藝廊的版圖,...

K star 0

2025 K STAR 閃耀登場 在地產業伴手禮,蘊藏設計匠心

基隆擁有豐富的在地產業與特色商品,然而在品牌能見度與市場拓展上,仍具高度成長潛力。近年來,基隆市政府積極推動產業發展,透過創新行銷與品牌轉型,...

酒_開門

跨界實驗室|關於微醺》不只是賣給亞洲,而是為亞洲而釀|烈酒新品 揭示風味主導權的變化轉移

在烈酒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蘇格登、布萊迪、噶瑪蘭與金門高粱不再只是「把酒賣給亞洲」,而是開始真正「為亞洲而釀」。從深焙桶型到年份標示,...

(圖/玖尹 提供)

中秋獻禮(一)》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於月圓之夜為摯愛之人,送出最真摯的愛意

自古說,中秋夜,月圓人團圓,被寄予家人間團聚之意。夜晚時分,坐於戶外景觀餐廳中,與親朋好友小酌幾杯,抬頭望著天上皎潔的月亮,一邊暢談生活大小事,...

(圖/高雄萬豪酒店 提供)

夏日龍蝦季這樣吃!從肉質鮮甜的蒜蓉清蒸青龍,到奶香濃郁的爐烤波士頓龍蝦,來場衝擊味蕾的海洋之旅

時而天晴,時而暴雨,時而打雷,時而天氣悶熱,這是 2025 年的台灣夏日景象。在炎熱的夏日,高溫的天氣,時常使人沒有食慾,想品嚐道地的當季海鮮來消暑,...

The One1

給大人一場專屬的夏令營|劉邦初與 The One 如何為心中的孩子打造「大小孩童樂會」?

在台灣盛行親子夏令營的此刻,《 The One 》執行長劉邦初卻提出一個看似簡單,卻直指人心的提問——「我們都為孩子找過夏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