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民族記憶的未知疆界|羅馬 MAXXI BVLGARI PRIZE 雙年獎決賽發佈

(圖/BVLGARI 提供)

寶格麗長年與羅馬國立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 (MAXXI) 共同合作舉辦 MAXXI BVLGARI PRIZE 雙年獎,支持並鼓勵來自義大利和全球的年輕藝術家。今年的雙年獎決賽也已宣布入圍的三位頂尖藝術家,並會在 MAXXI 展出三位藝術家的參展作品。

這三位義大利來自的新銳藝術家,分別是 Riccardo Benassi (出生於 1982 年,來自克雷莫納)、Monia Ben Hamouda (出生於 1991 年,來自米蘭) 及 Binta Diaw (出生於 1995 年,來自米蘭) ,他們專為本次盛會所打造的三件藝術作品,是第四屆 MAXXI BVLGARI PRIZE 雙年獎最大亮點。

一圖看懂

三位來自義大利的年輕藝術家入選了這次的雙年展(圖/BVLGARI 提供)

分享本圖

本次展覽由 Giulia Ferracci 擔任策展人,並於博物館的 Gian Ferrari 展廳展出。活動自 10 月 25 日起開放大眾參觀,並於 2025 年由主辦單位宣布大獎得主並收購其作品後劃下句點,獲獎作品將成為羅馬國立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的永久館藏。針對過去幾屆的作品,來賓也可以投票選出自己最喜愛的創作。

在 2023 年 10 月於巴黎的義大利大使館所舉辦的特別活動中,國際評審團以匿名方式宣布三名藝術家入圍決賽;評審團成員包括了羅馬國立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 (MAXXI) 藝術總監 Francesco Stocchi 、Radicants 策展合作負責人暨第 15 屆韓國光州雙年展藝術總監 Nicolas Bourriaud 、孟加拉達卡 Samdani Art Foundation 藝術基金會總監暨達卡藝術高峰會 (Dhaka Art Summit) 首席策展人 Diana Campbell 、德國慕尼黑 Haus der Kunst 美術館藝術總監 Andrea Lissoni、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當代藝術中心(NTU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 創辦人暨負責人,以及沙烏地阿拉伯德拉伊耶 2024 年當代藝術雙年展藝術總監 Ute Meta Bauer。

一圖看懂

Riccardo Benassi 的 ASSENZAHAH ESSENZAHAH 機器狗會在展廳內不斷活動,還會伴隨著背景音樂。(圖/BVLGARI 提供)

分享本圖

在本次第四屆競賽中,重要的新發展當屬 MAXXI BVLGARI PRIZE for Digital Art 數位藝術獎,其中特別提到最出色的數位專案創作人 Roberto Fassone。2025 年 1 月 17 日宣布大獎得主當天,Roberto 將在博物館大廳展出他的作品 And we thought (2021 - 至今)。此專案為 Sineglossa 出品,旨在探索創作者與人工智慧間的關係,審視現代藝術體系中想像力與自我指涉的限度。

在 2001 年創立時,MAXXI BVLGARI PRIZE 雙年獎的名稱為 Prize for Young Art,爾後,於 2018 年重新命名,並在寶格麗的大力支持下持續茁壯。這項大獎代表羅馬國立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MAXXI)藝術收藏的創立核心。過去數年來,不少藝術家創新和實驗性藝術創作皆獲得此獎項支持,進而一舉成名。

雙年展決賽焦點展品

在美術館閱覽室中,會擺放三大藝術家的相關畫作、照片、影片和文件,引領來賓認識展覽中三位主角的背景故事。透過多元美學形式來表達自我,這幾位藝術家持續開拓藝術的全新疆界,藉由對過去和此刻的解讀,表達自己對未來的想像。

為展覽揭開序幕的作品來自於 Riccardo Benassi 的 ASSENZAHAH ESSENZAHAH (創作於 2024 年)。兩隻機器狗在羅馬國立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MAXXI)電梯內依循著藝術家精心設計的動作在空間內不斷活動,伴隨著背景音樂,牆上則有雷射光束投影的文字。這項裝置藝術賦予觀看者以全新方式檢視自己的存在,審視新型科技如何影響觀看者的內在、情感和生理。

一圖看懂

(圖/BVLGARI 提供)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圖/BVLGARI 提供)

分享本圖

展廳正中央擺放的是 Binta Diaw 的創作,作品中充滿個人和群眾的集體記憶:名為 Juroom ñaar (創作於 2024 年),靈感來自 1819 年的歷史事件,藝術家用七根放滿煤炭的柱子表示紀念。「七」代表的是塞內加爾 Nder 村莊的七名女性,在摩爾人入侵後,為了避免淪落為奴,她們選擇自焚來表達不屈服的意志。雕塑四周掛著髮辮,來賓會聽到以沃洛夫語發出的聲響和話語,說明當時這幾位女性起身抵抗暴政。

一圖看懂

(圖/BVLGARI 提供)

分享本圖

透過了 Monia Ben Hamouda 的作品 Theology of Collapse (The Myth of Past) I-X (創作於 2024 年),呈現出充滿文化和儀式象徵的視覺語言。這項作品為展覽劃下句點,由十片鐵板製成,上方以雷射切割出各種圖形,靈感來自伊斯蘭書法和清真寺。鐵板以紅椒粉、扶桑花和肉桂等香料塗畫而成,放置在藝廊後方牆上,營造出崩塌的危機感,暗示當代身分認同的脆弱與無助。

一圖看懂

(圖/BVLGARI 提供)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圖/BVLGARI 提供)

分享本圖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photo2

1% KNOWLEDGE》什麼是藝術攝影?這家攝影藝廊又為什麼要在台灣辦攝影競賽?

藝術攝影正從紀實走向當代顯學,作品在國際拍賣場屢創高價,成為投資與收藏的新寵。1% Style 這次帶你解析全球攝影藝廊的版圖,...

K star 0

2025 K STAR 閃耀登場 在地產業伴手禮,蘊藏設計匠心

基隆擁有豐富的在地產業與特色商品,然而在品牌能見度與市場拓展上,仍具高度成長潛力。近年來,基隆市政府積極推動產業發展,透過創新行銷與品牌轉型,...

酒_開門

跨界實驗室|關於微醺》不只是賣給亞洲,而是為亞洲而釀|烈酒新品 揭示風味主導權的變化轉移

在烈酒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蘇格登、布萊迪、噶瑪蘭與金門高粱不再只是「把酒賣給亞洲」,而是開始真正「為亞洲而釀」。從深焙桶型到年份標示,...

(圖/玖尹 提供)

中秋獻禮(一)》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於月圓之夜為摯愛之人,送出最真摯的愛意

自古說,中秋夜,月圓人團圓,被寄予家人間團聚之意。夜晚時分,坐於戶外景觀餐廳中,與親朋好友小酌幾杯,抬頭望著天上皎潔的月亮,一邊暢談生活大小事,...

(圖/高雄萬豪酒店 提供)

夏日龍蝦季這樣吃!從肉質鮮甜的蒜蓉清蒸青龍,到奶香濃郁的爐烤波士頓龍蝦,來場衝擊味蕾的海洋之旅

時而天晴,時而暴雨,時而打雷,時而天氣悶熱,這是 2025 年的台灣夏日景象。在炎熱的夏日,高溫的天氣,時常使人沒有食慾,想品嚐道地的當季海鮮來消暑,...

The One1

給大人一場專屬的夏令營|劉邦初與 The One 如何為心中的孩子打造「大小孩童樂會」?

在台灣盛行親子夏令營的此刻,《 The One 》執行長劉邦初卻提出一個看似簡單,卻直指人心的提問——「我們都為孩子找過夏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