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實驗室│關於腕錶 》從工藝結晶到藝術家的專屬畫布,當代腕錶的「藝術性」從何而來?

(圖/Audemars Piguet 官網/HUBLOT 官網)

在過去,當腕錶與藝術扯上關係,通常都直指著琺瑯、金雕、鏤空等傳承以久的製錶工藝,可到現今,我們統稱的「藝術腕錶」範疇,聯想到的除了上述例子,可能還會是村上隆的太陽花、f1 賽車儀錶板,或是各類重現在微小錶盤上的 IP 圖像......

當藝術與高端物件的碰撞重塑,不再只仰賴技術方面的挑戰突破,取而代之的,是鐘錶品牌開始在製錶廠外,與相異領域的藝術家或跨領域品牌結合。此時腕錶的存在,還會是過往純粹的「工藝結晶」嗎?其一貫保有的藝術價值,又會出現何種變化?這是今天想與讀者們分享的新觀點。

回歸初始,鐘錶的藝術性源自於.......?

在許多人的認知上,鐘錶與藝術的初始功用,也許僅是為滿足「報時」和「裝飾」等單一功能而生。可如若追本溯源,會發現兩者之間早有深刻交集,這件事該從「時間」說起。

簡單來說,如果有人可以控制「時間」的發佈,其實是控制「生活作息」的進程,於是乎掌握時間就掌握了人們生活的節奏。想像一下,一個城鎮的生活,除了最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城鎮的制高點,永遠都與報時工具——「鐘樓」有關,這樣的建設常與「宗教權威」有高度相關,尤其是古歐洲。教堂鐘樓不僅是建築地標,更是宗教權威的象徵,由神職人員「敲鐘」來控制時間的權威性,報了時,群眾才知何時該離開田間返家休息,何時該走入教堂望彌撒。報時的節奏象徵著教會權威的無所不在。隨著機械鐘的出現,這一象徵不只得以延續,也因其自動化的技術,進一步強化了宗教場域的莊嚴與神秘。

一圖看懂

在古歐洲時代,具備「報時」功能的鐘樓,便與宗教代表的權威息息相關,是控制民眾作息起居的重要工具。(圖/unsplash)

分享本圖

同樣的,「藝術」也有著相似的歷史脈絡,這樣的觀點在於「故事」型態的敘事方式,人們以藝術創作敘述故事、傳遞文化與價值觀,而這是傳播知識乃至於論述的權力。進入到宗教領域,像是代表巴洛克風格的穹頂壁畫,或是哥德風格的彩繪玻璃等,在宗教場域內頻繁出現的藝術形式,無不為教堂注入更強烈的神性與視覺震撼力,它們美化了建築空間,很大程度上,還期望成為傳播神權的一大助力,將代表上帝的視覺符號深植在民眾心中,留下更具說服力的形象轉化。

因此,為古時「權力」服務的鐘錶,因使用場域的重疊和功能的互相協作,而與藝術產生聯繫也絕非偶然。爾後陸續於文藝復興出現的座鐘、懷錶,都能看到藝術逐漸從建築滲透製錶的發展軌跡,讓鐘錶不再只是計時工具,而是藝術表達的另一載體。

一圖看懂

精密的鐘錶技術從文藝復興時期便已開始存在,我們也能在歐洲古老城市的天文鐘上,看到藝術創作的影子。(圖/unsplash)

分享本圖

當然,教權主導人權的封建社會在現如今已全面式微,更多的是回歸精密鐘錶本身保有的實用性與收藏性, 然而,在脫離宗教與權力的束縛後,今日的「鐘錶」與「藝術」的連結是如何被重新定義?

如用一句話概括,便體現在它們對「形式與功能完美融合」的共同追求上。細想,一枚鐘錶的誕生,不僅僅是技術的挑戰,更是一場創作的過程。從設計到製作,鐘錶外觀的每一處細節都承載著製作者的匠心。例如 Guilloché 錶盤(中文稱為「機刻雕花」)那繁複精美的紋理、精雕細琢的錶殼,及錶帶的選材與質感,這些元素不僅講究實用性,更流露出藝術品般的美感。

一圖看懂

機刻雕花工藝需使用歷史悠久的鐫刻機器進行技術操作。(圖/Patek Philippe 官網)

分享本圖

而鐘錶內部的機芯結構,更是藝術與技術的巔峰結合。齒輪與擺輪的運動,宛如一場機械構成的交響樂,尤其在陀飛輪或萬年曆等複雜功能加入了工藝家族後,更精密的運作型態,會展現出驚人的美感與協調。且無法忽視的是,鐘錶往往承載著品牌的歷史與文化,不管是融入地域風情或致敬歷史,只要賦予鐘錶深厚的情感與故事,都會是藝術與工藝相遇的結晶。

因此,當人們談論作為「衣著配件」一環的腕錶,是否會像其他奢侈品一樣,受「流行潮流」影響甚鉅?

我都會認為,兩者之間還是存在微妙的平衡,畢竟製錶工藝,本身便具有超越時代的價值,也因其在細節與情感上的永恆魅力,使它能緊隨消費者品味的變化適應潮流。因此,無論從消費者還是藏家出發,腕錶都不會因流行的興衰而輕易失去吸引力。

腕錶與當代藝術的革新碰撞

不過時至今日,聊起藝術腕錶,我們已不再侷限於錶殼內外,反而有更加多變的思考樣態出現,其中「當代藝術家」就為腕錶賦予了額外的價值。除了能提升肉眼可見的品牌曝光率外,更重要的,還有為其注入全新的創意活力與文化價值。不僅能將品牌與單一藝術家的獨特風格做出緊密結合,更有機會幫品牌拓展新的受眾群體。

以品牌來說,藝術聯名腕錶可以理解為一種文化與藝術的合作宣言,且始終傳遞著一道聲音:「能彰顯品牌的不僅僅是製錶工匠,更能是藝術與設計的領域先鋒。」

一圖看懂

Baume & Mercier & Pierre Soulages 聯名錶款(圖/Baume & Mercier 官網)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BVLGARI & Laurent Grasso 聯名錶款(圖/龔家賢提供/ Sean Kelly Gallery)

分享本圖 

另一方面,從消費者角度來看,藝術聯名腕錶的吸引力,在於其「稀缺性」與「故事性」,而前者本身就是藏家看中的一大賣點。此外,佩戴這樣的腕錶,更像是參與了一場藝術的延伸與對話,這種獨特的情感連結,使聯名腕錶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選擇,在聯名背後衍生的「故事性」也由此而生。

但聯名歸聯名,這些錶款的成功與否,又取決於那些條件?我們可以舉去年(2024)討論度較高的藝術聯名腕錶當作例子:

如愛彼(Audemars Piguet,簡稱 AP)與當代藝術家 KAWS 聯名的皇家橡樹陀飛輪錶款,就是「理念契合」與「故事共鳴」的完美組合。不僅因為 KAWS 在當代藝術圈有極高辨識度,也因 KAWS 將流行文化、藝術相融合的理念,與 AP 過往的品牌追求相呼應,才造就了高度討論。

一圖看懂

愛彼與現代藝術家 KAWS 攜手將迷你 Companion 公仔放入在經典的皇家橡樹錶殼內。(圖/Audemars Piguet 官網)

分享本圖

成功的聯名,還需要具備「視覺衝擊力」與「限量稀缺性」這兩個重要元素,聯名腕錶如果能透過設計,展現出藝術家的個人風格,就能進一步將產品的收藏性升級。如村上隆與熱衷於製作前衛腕錶 HUBLOT 合作,將招牌的「太陽花」融入腕錶設計,不僅視覺效果強烈,還讓佩戴者成為藝術表達的一部分。此外,「限量發行」的策略還進一步強化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一圖看懂

MP-15 村上隆陀飛輪藍寶石彩虹腕錶將村上隆的「太陽花」形象與腕錶做出結合,全球限量 20 枚可說是收藏價值極高。(圖/HUBLOT IG)

分享本圖

傳統工藝是對時間的致敬,當代藝術是對當下的探索

追根結柢,傳統製錶的藝術價值,奠基於深厚的技藝根基和對歷史的尊重。而現代腕錶與當代藝術的合作,則更強調時代精神與創新表達的重要性。兩者在表達方式雖有差異,卻構成了一種更值得玩味的對話。

假若這兩者相融,例如傳統技術與當代藝術融匯在同一枚腕錶中,就能達到「傳承與創新並存」的驚喜效果,能進一步拓展腕錶作為「藝術品」的邊界,最終,品牌對於「時間藝術」的自定義,也為佩戴者提供了一種感受腕錶價值的全新方式,且這份感悟,比以往都還要來的貼近日常。

【本文作者為 金光鐘錶總經理 龔家賢】

責任編輯/林家睿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謝文(圖/嘉林餐旅集團提供)

與米其林主理人的一席話|當料理是一種修行:謝文師傅留給我們的火候、哲學與溫度

這是一篇屬於「懷念」的文章。謝文的一生,是半世紀的料理修行。從香港福臨門到台北文華東方雅閣中餐廳,再到捌伍添第與貳零捌公館,他始終相信料理要「真」與「純...

俞1

一步之遙的綠夾克夢:從練習場走上 PGA 巔峰,俞俊安改寫台灣高壇的下一頁

從中壢的小小練習場,到世界最嚴苛的 PGA 巡迴賽舞台,俞俊安用執念與冷靜闖出冠軍之路。差一桿的遺憾、數據與策略的養成,...

1

從自然汲取靈感,為夢想鍍上光芒:Jean Schlumberger 的異想與自然語彙,如何成為 Tiffany 百年靈魂

「對我而言,珠寶藝術首要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在時尚的慣常框架以外,表現另一種可能:純粹與持久的美態。」 —Jean Schlumberger...

新版旺卡,會跳踢踏舞?百老匯《巧克力冒險工廠》音樂劇開賣:3D視覺特效 x 魔術幻象,開啟奇幻旅程

還記得孩童時期,看完《巧克力冒險工廠》電影,總會幻想自己住在一座巧克力蓋的世界中,不論是椅子、桌子、電視,都是由巧克力製成,隨手一沾,...

(圖/貝克傢俱 提供)

用設計找到回家的歸屬感:四大療癒設計,從靜謐書房到與自然融合的戶外陽台,勾勒溫馨家園

下班後,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抬頭看著路燈照著黑夜,思考著一整天發生的事,轉眼間,來到家樓下,打開房門,家中獨有的清香迎面而來,深吸一口後,心情瞬間平緩,...

1

熱愛與真誠的力量|屬於于長君的燦爛星光:緩慢前行,也能很亮眼!

「我不敢說我有多成功,但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于長君說道。 每次給別人祝福的時候,我都會說:希望你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