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時就摔盤子!希臘人衝擊又充滿情感的「OPA文化」,蘊藏豁然的苦甜思維

希臘opa

憶起淘氣調皮的年紀,孩子們總愛在客廳與廚房間來回穿梭奔跑,玩興當頭,有時追到滑跤、有時逐至家中聖地,「哐啷!」杯盤器皿不慎滑落地,一道自廚房傳來的巨大聲響劃破寂靜,以為大難臨頭要被罵到臭頭,此時家族長輩卻趕緊連聲道「碎碎(歲歲)平安!」——在台灣傳統習俗中,打破盤子是種禁忌,彷彿預言厄運、象徵破碎;因此長者以智慧化險為夷,用諧音吉祥語拾起滿地碎骸,撫慰了闖禍孩子的驚嚇,也投射了對平安生活的想望。

盤子碎了也不打緊,這國家的人們甚至刻意摔盤

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小酒館、熱鬧歡慶的結婚典禮、神聖的受洗儀式或是溫馨的日常聚會上,當看到大量盤子在地板上被摔碎,一般人或許會很難相信眼前的畫面絕非偶然。

然而在希臘人的相聚場合中,酒酣耳熟之際,人們拿起手邊一個又一個盤子往地上用力一擲,嘴裡還一邊大聲嚷著「Opa!」。不明白其中緣由,或許會以為場面躁動,大夥兒彼此喧囂叫罵又摔盤洩憤,然而這其實是希臘人對美好時刻的讚嘆與享受,盤子摔得愈大力,表示人們愈快樂,人們恣意在歡聲雷動的熱鬧裡頭,任憑情緒與四起的碎裂聲響一同狂歡。

對於希臘人而言,摔盤子是祈福轉運的傳統文化;而「Opa!」則是一種嘆詞,意思近於「唉呀!」這般對事物的讚嘆或唏噓。兩者可能發生在歡鬧的場合中,也可能在有些哀傷的場景中見到,其中蘊含的,是古希臘人面對生命悲喜交錯的釋然與智慧。

從 Opa! 與摔碎盤文化看希臘人的苦甜人生學

倚著綺麗的愛琴海,希臘擁有令世人最為驚嘆的日落與海景,人們悠遊於這片童話般的藍白境地,想像哲學家曾在此爭辯意志、叩問生命。是什麼樣的文化與傳統,讓希臘人拾起無瑕瓷盤,喧嘩地朝地慶賀、摔盤助興?

拆解字詞,一體兩面的生活智慧

「Opa」一詞其實是古老的希臘字詞,可以看做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其中一面(ΌΠΑ),指的是在慶祝活動中經常看到令人振奮、鼓舞人心且熱情洋溢的表情;而硬幣的另一面 (ΏΠΑ) 則警惕著人類應時刻保持警覺,關注人生中任何可能發生的危險,因而在生活中保持清醒,提高生活的潛力與機會。Opa 也類似於中國哲學中的「陰陽概念」,希臘詞 Opa 兩面共存,古希臘人也以此作為生活的智慧。 

窺探古哲學家的「幸福想像」

相傳在幾千年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及亞里斯多德等人就談論到了人類對「意義」與「美好生活」的追求;希臘裔美國專欄作家 Alex Pattakos 在著作《The OPA! Way: Finding Joy & Meaning in Everyday Life & Work》中,也以古希臘哲學家的思考為核心概念,拆解並探究了 OPA 這個詞彙——O:“connect meaningfully with Others”(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連結);P:“engage with deeper Purpose”(以更深層的目的參與行動);A:“embrace life with Attitude.” (用態度擁抱生活)。「OPA」交集了希臘人對生活的理念,形塑成一種在生命中自得其樂、豁然開朗的生活哲學。

一圖看懂

希臘雅典帕德嫩神廟(圖/Arthur Yeti @Unsplash)

分享本圖

對逝者的悼念:生命的終點,思念的開端

希臘人的碎盤文化最早的形式其實是源於古老的祭祀習俗,是為了記念逝者的一種方式:在希臘東正教葬禮之後,人們會在逝者的墓地上砸碎盤子,以示在地球上的生命已然結束,意味著生命的終結,此時砸盤子也被認為是一種悼念行為。擲碎盤子象徵著事物的結束與開始,因此逝者如斯,人事物固然匆匆消逝,悄然離去的生命卻也作為一種開端,引領者尚存者走往生命新篇章。

無論是從硬幣兩面延伸的雙面思維、從單詞中汲取對理想生活的期待,抑或是以傳統儀式理解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環,彷彿都能窺見希臘人在困境中思索生命出口、在喜樂中放情享受的人生觀。

傳統文化的精神,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留存?

摔盤子文化對於老一輩希臘長者而言,就如同每一蘊藏先人智慧的文化儀式,然而摔盤子這項行動在現代社會中也讓不少人為之憂慮,認為摔盤子時紛飛的碎片可能造成危險,而人們當下的高亢情緒也可能讓場面變得更加混亂⋯⋯。

其實在希臘歷史中,就曾有位軍事獨裁者以「安全」為由,下令禁止摔盤子。1967 年至 1973 年間,希臘領導人 Georgios Papadopoulos 結束了民主政權,以獨裁的方式統治希臘,當時飛揚的陶器碎片很危險,因此禁止人們在夜總會與酒館中摔擲器皿。

1960 年發行的電影《Never On Sunday》重現了希臘的摔盤文化,電影紅極一時,在當時更引起熱烈迴響。而在獨裁軍政府的統治時代間,女主角 Melina Merkouri 於 1974 年時回到了希臘,致力於重建與保護珍貴的希臘文化,因此也再次帶起了希臘人的摔盤風潮,當時的石膏盤製造商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繁榮。

1994 年,隨著一項夜總會營業時間限制的法律的通過,原本熱衷於午夜流連夜生活的希臘人們,對摔盤子的熱情也因此逐漸消退。於此同時,希臘也變得更加歐洲化,年輕一代開始追求西式酒吧與夜總會,在酒吧等處盛行的摔盤傳統便隨之沒落。

儘管在現今希臘社會中,人們逐漸以較不具破壞力的「鮮花」取代盤子,在餐酒館或歡慶場合以丟擲鮮花來表達激昂心情;然而無論手執何物,希臘人的 OPA 精神與碎盤文化將留於人們心中,無所適從時,停下腳步大口慨嘆;歡欣鼓舞時,便用力釋放情緒能量,原來苦與甜自有其令人忘懷的滋味,哐啷哐啷,心裡也聽得見碎時聲響,提醒自己生活放膽,偶爾踉蹌也不怕再無希望。

參考資料來源:

1.《Greek Reporter》:Why Greeks Break Plates: The History Behind the Custom

2.《Psychology Today》:Opa! A Greek Expression That Can Improve Your Life

責任編輯/陳鈞煥

延伸閱讀

有雙好奇的眼睛與學不會放空的腦袋,因而一頭栽進社會學的世界。

此後寫人寫事也寫景,期盼曾路過幾段文字的人能在字裡行間找到共鳴,如此我的文字所到之處便不是虛無縹緲的堆砌。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謝文(圖/嘉林餐旅集團提供)

與米其林主理人的一席話|當料理是一種修行:謝文師傅留給我們的火候、哲學與溫度

這是一篇屬於「懷念」的文章。謝文的一生,是半世紀的料理修行。從香港福臨門到台北文華東方雅閣中餐廳,再到捌伍添第與貳零捌公館,他始終相信料理要「真」與「純...

俞1

一步之遙的綠夾克夢:從練習場走上 PGA 巔峰,俞俊安改寫台灣高壇的下一頁

從中壢的小小練習場,到世界最嚴苛的 PGA 巡迴賽舞台,俞俊安用執念與冷靜闖出冠軍之路。差一桿的遺憾、數據與策略的養成,...

1

從自然汲取靈感,為夢想鍍上光芒:Jean Schlumberger 的異想與自然語彙,如何成為 Tiffany 百年靈魂

「對我而言,珠寶藝術首要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在時尚的慣常框架以外,表現另一種可能:純粹與持久的美態。」 —Jean Schlumberger...

新版旺卡,會跳踢踏舞?百老匯《巧克力冒險工廠》音樂劇開賣:3D視覺特效 x 魔術幻象,開啟奇幻旅程

還記得孩童時期,看完《巧克力冒險工廠》電影,總會幻想自己住在一座巧克力蓋的世界中,不論是椅子、桌子、電視,都是由巧克力製成,隨手一沾,...

(圖/貝克傢俱 提供)

用設計找到回家的歸屬感:四大療癒設計,從靜謐書房到與自然融合的戶外陽台,勾勒溫馨家園

下班後,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抬頭看著路燈照著黑夜,思考著一整天發生的事,轉眼間,來到家樓下,打開房門,家中獨有的清香迎面而來,深吸一口後,心情瞬間平緩,...

1

熱愛與真誠的力量|屬於于長君的燦爛星光:緩慢前行,也能很亮眼!

「我不敢說我有多成功,但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于長君說道。 每次給別人祝福的時候,我都會說:希望你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