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巴黎聖母院秘密!一把火揭露中古世紀的建築史、挖出 14 世紀「人形石棺」等千逾文物

巴黎聖母院(圖/@jesus_osorior X)

大家還記得 2019 年震驚全世界的聖母院著火事件嗎?經歷五年的修復工程,終於在 2024 年的 12 月 8 日重新開放。為了迎接歷史性的一刻,當天舉行兩場天主教彌撒迎接信徒與遊客的到來,約有 1500 名各國貴賓共同見證聖母院重開的歷史一刻,其中包含了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 Donald John Trump )以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Volodymyr Zelensky )。而在五年的修復工程中,卻有意外的發現,挖掘到上千件的文物,甚至揭開了中古世紀的建築秘密。

2019 年 4 月 15 日晚間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摧毀了聖母院的尖塔及部分屋頂,此一消息震驚全球,但是起火原因目前仍未查明。為修復這座古蹟,巴黎聖母院募集了 34 萬名來自 150 個國家的捐贈者,共 8.46 億歐元的修復資金,一同修復這悠久的建築。修復工程規模空前,動員超過兩千名工匠參與,歷經五年的努力才得以完成。

一圖看懂

2019 年的大火燒毀巴黎聖母院,經過多年整修重新開門。(圖/@HistorieEnFotos X

分享本圖

聖母院的起源及倖存遺物

談及聖母院的由來,它已有約 800 年的歷史,建造於 1163 年到 1250 年間中古世紀的法國,前身據推測為宗教用地,早於 10 世紀時,就成為巴黎的重要信仰之地,並且自從 19 世紀開始,許多皇室皆於此處舉辦加冕典禮與葬禮,如拿破崙一世,因而奠定其的重要地位。聖母院屬於哥德式風格的建築,並以其開創性地使用尖肋骨拱、飛扶壁、巨大的多彩玫瑰窗、豐富雕塑而聞名,每年約吸引 1200 萬人慕名而來,成為法國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

然而 2019 年 4 月的一場大火,使它受到極大的損害,陷入多年的修復,雖然燒毀了些許文物,所幸當時消防人員極力搶救,很多珍貴物品才倖免於難,而在大火中被救出的著名文物有,真十字架荊棘王冠三面玫瑰花窗等,不僅如此非常幸運的,火災時剛好12 尊門徒銅像4 尊福音傳道者銅像送修,因此倖免於難。

一圖看懂

荊棘王冠幸運地被救出。(圖/@cnni X)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玫瑰花窗在大火時,被消防員救出。(圖/@FranceintheUK X)

分享本圖

大火過後,那些被遺忘的文物

2019 年遭受火災的巴黎聖母院,展開為期五年的修復工程,在重建尖塔前,於地板下方進行「預防性挖掘」沒曾想卻有重大發現,考古工作從 2022 年 2 月展開,由法國國家預防性考古研究所( INRAP )負責,並由考古學家克里斯多夫·貝斯涅( Christophe Besnier )領導的團隊執行。此次的考古在原定僅限於教堂石地板以下 16 英吋的範圍,且作業期限僅五週,但是卻在挖掘過程中遺跡的豐富程度大大超出預期,共挖掘出逾千件藝術品碎片百座新增墓葬,將這座聖堂的墓葬記錄數量推升至五百座以上,成為巴黎聖母院修復史上的重要篇章。其中新挖掘出的著名文物,包括鉛製石棺13 世紀耶穌基督雕塑的碎片13 世紀聖壇屏風( Jubé )雕刻遺跡等,多項歷史悠久的中古世紀文物。

一圖看懂

被挖掘出的鉛製石棺。(圖/@secretshistoire X)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此次挖掘發現的 13 世紀耶穌基督雕塑的碎片。(圖/@OuchikhKarimi X)

分享本圖

其中最受矚目的為兩具「鉛製石棺」根據其位置和身體,考古學家根據身型與棺材上的銘文,推斷這兩具屍體分別為大祭司與騎士,並且兩人生於不同時代,但被土葬在一起,亦有學者推斷其中一人身份為 16 世紀詩人若阿希姆·杜·貝萊( Joachim du Bellay ),但仍需進一步的科學分析來確認。

一圖看懂

鉛製石棺考古學家們認為其中一位為騎士,一位是大祭司。(圖/@LeSalonNoirFC X)

分享本圖

揭露建築背後的秘密

追溯至 12 世紀,聖母院的興建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度由兩側的唱詩班座位及其兩個迴廊開始興建,而後設立聖壇,此時基本建設大致成形。第二階段則是中殿的四個部分及其過道到牧師的高度,並增設第一道橫梁,至此聖母院的基本架構完成。這八百年間也經歷過多次整修與新增,如 13 世紀中葉的重大變革,將耳堂改造成最新的輻射式風格,以及增加一個山牆入口,頂部設立一座玫瑰窗、引入側向支撐系統飛扶壁等,皆為聖母院的發展留下重要一筆。2019 年的大火,使其展露出建築之下隱藏的建構秘密,讓大家了解到更多聖母院的歷史。

透過燒毀後的橡木樑木研究發現,當時的中世紀工匠選用了樹齡約百年的橡木,並使用稱為「 Doloire 」的特殊斧頭進行精密切割和塑形。而木材上的繩娑所磨損痕跡,更是進一步顯示出他們的運送路徑,是採用水路,沿著塞納河以木筏或船隻運輸到巴黎聖母院的建築工地,並且大量使用鐵夾( iron cramps )來連接石塊。其中的鐵夾更是揭露出年歲,最遠可以追溯至 1160 年代初期,此項建築技術不僅展現了當時金屬工藝的發展水平,更是奠定了未來對哥德式建築的影響,也間接反映出中世紀建築師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已有可持續利用的觀念。

一圖看懂

透過燒毀的建築結構,考古團隊發現更多秘密。(圖/@lechevallierAS X)

分享本圖

除了材料運送方式,回收再利用的觀念外,挖掘的過程還發現當時的工匠已知如何使用力學原理,能透過柱子與橫梁等構件組成的巧妙承重系統,有效地將建築重量分散,確保了結構的穩固和持久。這次聖母院的修復工作帶來巨大成果,並再次奠定其在歷史上不可撼動的地位。而能成功修復,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也表示「聖母院歷經八個世紀的風雨,見證了兩次世界大戰及無數動盪。重建聖母院的決定展現了我們的能力與決心,也體現了保護文化根基的重要性。」

一圖看懂

馬克宏參與開幕典禮,為聖母院的重新開啟表示喜悅。(圖/@SJallamion X)

分享本圖

引用資料:巴黎聖母院維基百科

引用資料:典藏ARTouch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謝文(圖/嘉林餐旅集團提供)

與米其林主理人的一席話|當料理是一種修行:謝文師傅留給我們的火候、哲學與溫度

這是一篇屬於「懷念」的文章。謝文的一生,是半世紀的料理修行。從香港福臨門到台北文華東方雅閣中餐廳,再到捌伍添第與貳零捌公館,他始終相信料理要「真」與「純...

俞1

一步之遙的綠夾克夢:從練習場走上 PGA 巔峰,俞俊安改寫台灣高壇的下一頁

從中壢的小小練習場,到世界最嚴苛的 PGA 巡迴賽舞台,俞俊安用執念與冷靜闖出冠軍之路。差一桿的遺憾、數據與策略的養成,...

1

從自然汲取靈感,為夢想鍍上光芒:Jean Schlumberger 的異想與自然語彙,如何成為 Tiffany 百年靈魂

「對我而言,珠寶藝術首要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在時尚的慣常框架以外,表現另一種可能:純粹與持久的美態。」 —Jean Schlumberger...

新版旺卡,會跳踢踏舞?百老匯《巧克力冒險工廠》音樂劇開賣:3D視覺特效 x 魔術幻象,開啟奇幻旅程

還記得孩童時期,看完《巧克力冒險工廠》電影,總會幻想自己住在一座巧克力蓋的世界中,不論是椅子、桌子、電視,都是由巧克力製成,隨手一沾,...

(圖/貝克傢俱 提供)

用設計找到回家的歸屬感:四大療癒設計,從靜謐書房到與自然融合的戶外陽台,勾勒溫馨家園

下班後,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抬頭看著路燈照著黑夜,思考著一整天發生的事,轉眼間,來到家樓下,打開房門,家中獨有的清香迎面而來,深吸一口後,心情瞬間平緩,...

1

熱愛與真誠的力量|屬於于長君的燦爛星光:緩慢前行,也能很亮眼!

「我不敢說我有多成功,但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于長君說道。 每次給別人祝福的時候,我都會說:希望你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