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黃金成了療癒: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拿著金屬探測器上山?⋯⋯ 1% STYLE 希望持續服務一群獨特的夥伴:永遠渴望具體而微的生活建言、關注能豐富日常的獨特體驗、以及培養超越國界和時間的視野。
- 讓我們每週二從國際角度關注以下的未來大事紀:
隨著金價飆上歷史新高、每盎司達 4,000 美元,美國各地掀起一場新的淘金熱。從加州焊工邁克·休利特在森林裡挖到價值 175 美元的小金塊,到南達科他州金礦博物館的「富礦土」銷量暴增、課程場場爆滿,人們紛紛拿著金屬探測器、塑膠盆與夢想上山入河。社群媒體更成了另一座「金礦」:YouTuber、淘金家庭與探礦玩家靠拍片記錄、販售設備、開設體驗課致富,甚至賺得比黃金本身還多。在高通膨、物價高漲的時代,這場現代淘金熱不只是追逐財富,更是一種冒險、療癒與希望的出口,挖的不只是金,而是生活中久違的驚喜感。
從倫敦到洛杉磯,全球富豪正集體遷往米蘭。這座昔日被視為「務實卻無趣」的城市,如今在藝術、時尚與金融的交織中重生。稅收優惠成為引爆點:每年10萬歐元的定額稅吸引大量高淨值人士與創業家進駐,讓米蘭成為歐洲最具吸引力的避稅與生活新基地。高端餐廳、會員制俱樂部與藝術空間雨後春筍般出現,房價飆升、社區士紳化、投資熱浪一波接一波。這場「米蘭文藝復興」不只是城市復甦,更是一場富豪階級重劃歐洲版圖的遷徙運動。
生成式 AI 的神話正被成本與現實撕開裂縫。雖然全球企業正以驚人速度投入AI,但背後的經濟現狀卻極為脆弱——巨額虧損、飛漲的估值、資金循環與債務壓力,讓整個產業瀕臨泡沫化。Google每月處理的詞元暴增百倍,OpenAI 與 Anthropic 則因「對抗幻覺」而燃燒更多算力與電力。隨著模型越來越「聰明」,成本也越來越失控。這是一場誰都無法退場的賭局:少數贏家或將改寫世界,而絕大多數的AI公司,正被自己建造的算力黑洞吞噬。
- 本週我們也推薦您值得閱讀的三篇好文章:
從三歲開始與大提琴為伴,到成為世界舞台上最受矚目的年輕演奏家之一,馮勇智(Zlatomir Fung)的人生似乎註定與音樂緊緊相連。但對他而言,真正的挑戰並不是技巧或名次,而是如何在競賽的焦慮中保持平靜。他說,演奏得完美的祕訣,不在於想「贏」,而在於能夠在音樂裡忘記勝負。或許正因如此,他的琴音才顯得格外真實——那是一種穿越比較、回到自我之後的力量。
十月的台北不只是展覽的集合,而是一座正在被書寫的城市文本。從自由開放的「台北藝術週」到精準凝聚的「Art Taipei」,藝術以雙軌節奏在城市之間流動:一邊是街區、咖啡館與巷弄裡的偶遇,一邊是國際畫廊與市場脈動的交匯。「藝術巴士」穿梭街頭,錄像與光影成為城市的新語法,觀眾不再只是看者,而是共構者。藝術週讓台北學會傾聽城市的呼吸;藝博會則將文化能量轉化為市場的語彙。在這座城市裡,藝術不再被框限於白牆,而滲入日常、時間與節奏之中,讓台北成為一個不斷變動、持續傾聽的有機體,一座以藝術呼吸、以感知書寫的城市。
東京淺草的飯糰專門店「宿六」,由第三代主理人三浦洋介掌舵,是全球少數入選《米其林指南》Bib Gourmand的飯糰店。三浦從古典長笛家轉為飯糰職人,將音樂的節奏化為手捏的呼吸與米飯的溫度,每一顆飯糰都是時間、溫度與專注的結晶。他認為,古典音樂與飯糰的共通點在於節奏、傳統與理解:演奏需掌控氣息,捏飯糰需掌握手的溫度與壓力,每一次重複都是對日常的尊重與詩意。三浦在台灣示範料理時,也依照當地口味調整,展現對米與食材的敏感與時間哲學。對他而言,飯糰沒有華麗裝飾,但每一次捏製都承載生命力與溫度;這份對日常的堅持與專注,正是宿六存在的理由,一種簡單、穩定卻充滿節奏感的生活美學。
社群上的「淘金熱」: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拿著金屬探測器上山?

正在淘金的斯潘格勒的兒子 Finn。一家人發現了小龍蝦,還有黃金。(圖/華爾街日報)
分享本圖華爾街日報導讀:上班不如挖金子?黃金價格狂飆,現代「淘金熱」真實在美國辦公室上演
加州焊工休利特(Mike Hewlett)有很多愛好,包括單板滑雪、雙板滑雪和越野摩托車,隨著金價創下歷史新高,他又添了一個新愛好:探礦。兩週前,他帶著金屬探測器在森林裡徒步,機器開始發出嗶嗶聲,他真的發現了一塊金子,差不多有他的小指指甲一半大小,「它值 175 美元,」 其實不只他熱衷新愛好,沃爾瑪(Walmart)盆淘金大賣,一般上班族掀起一波現代淘金熱⋯⋯
米蘭新身份:不是時尚之都,而是富豪的天堂!

由兩幢住宅樓組成的 Bosco Verticale 堪稱「新米蘭」的一個象徵。(圖/華爾街日報)
分享本圖華爾街日報導讀:倫敦、巴黎退燒!全球有錢人湧入這座城市,一切都和「稅」有關?
米蘭作為意大利的金融、時尚和商業中心,被許多本地人稱為最歐洲化的意大利城市——這裡有國際學校,有豐富的文化活動,遊客相對較少,公共交通高效便捷。周末去古莫湖、菲諾港和阿爾卑斯山度假也方便。2017年,義大利頒布法律,減免外國的所得稅,加上義大利幾乎不徵收遺產稅,這與倫敦形成強烈對比。快看這股風潮⋯⋯
智慧時代的經濟矛盾:AI 不再賺錢,而是燒錢?

在 AI 領域大規模押注的成功可能高度集中於少數企業——即便以風險投資的標準衡量也是如此。(圖/華爾街日報)
分享本圖華爾街日報導讀:AI 泡沫如何演變難以預測,但這個關鍵指標可以提供線索
人工智慧公司正以驚人的速度虧損,其原因遠不止肆意燒錢那麼簡單。至少就目前而言,AI的經濟性已急轉直下,對它們極為不利,而且其原因出乎許多人的意料。難怪有人認為一場大規模的 AI 投資泡沫正瀕臨破裂,可能引發一場堪比網路泡沫破滅的危機,甚至比這更加嚴重。他們越來越擔心巨額的資本支出、飛漲的估值、高企的債務水平,以及 AI 公司相互投資的循環模式⋯⋯
本週 1% 好文嚴選
- 「是大提琴選擇了我」|柴賽首獎大提琴家馮勇智談音樂、信念與溫柔的執著

(圖/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 提供)
分享本圖在第 16 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2019 年)中,馮勇智(Zlatomir Fung)登上了大提琴組首獎的寶座,以 20 歲之齡得獎,成為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三歲第一次抱起大提琴的時候,即便小小的身軀與大提琴並肩(或許琴身比他還高),但這一刻似乎開啟了一場長久的對話,且延續至今⋯⋯
點此 ▶ 閱讀全文
- 城市學》十月的台北,當藝術進入城市語法|從街區的光影到展廳的節奏,台北以藝術學習傾聽,也在傾聽中成為藝術

(圖/Art Taipei 提供)
分享本圖十月的台北,同時成為展場與文本,從台北藝術週與 Art Taipei 在城市的兩端並行出發,一端是自由流動的城市呼吸,一端是精準凝縮的全球節奏,而當藝術不再只是被觀看,而是滲入城市語法之中,這座城市學會了傾聽:傾聽他者,也傾聽自己。
台北藝術週今年以「萬花筒(Kaleidoscope)」為主題,象徵多元文化與包容精神。這個主題不只是策展口號,更是一種屬於城市的狀態。確實,城市本身就像萬花筒,每一個轉動、每一處光影、每一次觀看的角度,都能折射出不同的圖案,從松菸到民生社區、從赤峰街到天母,百間畫廊、藝術空間與工作室在此時開放,你可以說是「爭奇鬥豔」,但讓藝術滲透入街區的呼吸裡,卻是更真實的意境。
點此 ▶ 閱讀全文
- 與米其林主理人的一席話》傳統的節奏、日常的詩|時間與呼吸 在浅草 宿六中如旋律般蕩

(圖/虎牌 提供)
分享本圖淺草宿六是全球少見入選《米其林指南》必比登的飯糰專門店,第三代主理人三浦洋介,從古典長笛家轉為飯糰職人,將音樂的節奏化為手捏的呼吸與米飯的溫度,這一次,他跟我們分享飯糰的時間哲學,談傳統、節奏與職人之間的詩意日常⋯⋯
點此 ▶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