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去愛一支酒!專家眼中值得收藏的酒具備哪些特點?威士忌專家給新手玩家的4個重點建議

威士忌收藏哲學

擁有一支不喝的酒,可以是深具價值的投資,也可以是令自己打從心底感到滿足的藏品。而每一支酒似乎都有其獨特魅力、值得收藏之處,如何挑選一支適合自己收藏的酒?來聽聽威士忌專家 Howard Yu 在考慮收藏酒時,會思考哪些重點。

我自己有在收藏威士忌,雖然跟藏家比起來不算太多,但這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聊到威士忌的收藏,這就和投資是不太一樣的概念。投資講究的是變現、要設下時間點、要獲利了結;但收藏更重要的是找自己有感覺的東西、要打從心裡喜歡。

在考慮收藏什麼酒時,我通常會考慮四個重點:

我就是喜歡這個酒廠與風味,想找出更多好味道

在投資型的威士忌玩家中,有很多是不太喜歡喝酒、不太在意風味的,但收藏型的威士忌玩家通常不太一樣。藏家們通常對於風味非常了解,會覺得「喔!這個酒廠的威士忌風味實在太迷人」,所以開始尋找跟酒廠有關的稀有、特殊、高品質的威士忌,在很多收藏家中,都會很明顯看見收藏品跟個人風味偏好的關聯。對我來說也是,在考慮收藏與否時,一定會從我喜歡的風味與酒廠下手,打從心底喜歡自己的收藏,是很重要也很有意思的事。

就像玩具一樣,整批收藏更有意思

在收藏酒款的時候,最好是收藏有系列跟批次的酒款,這樣才容易會有整體性、系列感。一方面,努力去累積出系列感,會大幅提高收藏的樂趣,另一方面,如果有天真的要變現的話,這也會提高變現的價值與容易程度。

跟「酒」無關之處,也許有額外意義

前面提到,喜歡風味是收藏酒的一個重要出發點,但有沒有可能在酒液以外的地方,找到有意思的價值連結呢?很多人收藏酒並不是因為它好喝,而是因為它的酒標帶有某些元素、意義,或是這支酒出產的年份和自己、和時代的連結⋯⋯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但很可能一支酒對某個人價值不高,但對另一個人意義非凡。

一圖看懂

鄭問三國志系列(圖/取自 Whisky Find 威士忌坊官網)

分享本圖

在這裡可以額外分享一下我看酒標的心情:以鄭問三國志來說,這些酒被我收藏著可能不會有巨幅的增值,但是我就認為收藏本身有趣,收藏起來好像把整個三國志的人物、時空,因為威士忌的關係而全部重新會聚在一起;也有很多人喜歡收藏輕井澤,是因為包裝本身的強烈日本風,可以和很多日本藝術文化、當地風土做出連結,對喜歡日本文化的朋友而言,會有額外的情感在。

稀有性:這支酒在市場上有多難取得?

在收藏酒的時候,自然而然還是會考慮到一支酒的稀有性,太容易取得的酒就少了點收藏的樂趣,所以你不太會看見一個人收藏某某調和威士忌的 12 年;當然,收藏稀有的酒的額外效果還是在於變現,有天真的要變現,收藏時越稀有的酒,屆時的市場價值也越容易明顯提高。

以上四點看來,其實可以有個有意思的小結論。我們曾經對投資型的玩家建議「不要跟酒談戀愛」,但如果想用收藏的角度看待威士忌,反而應該要「跟酒談戀愛」,練習去喜歡一支酒、愛一支酒,日後當他擺在你的架上、你的倉庫時,那種樂趣與成就感是很難被取代的!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酒心智庫。(原標題:認識收藏威士忌的樂趣,給新手玩家的四個建議)

責任編輯/ 鄧羽辰、陳鈞煥

1% 頂尖專家都怎麼生活?更多深度內容都在:1% Style Facebook 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Howard Yu 余璨宏,滿分取得英國WSET烈酒最高級之二級國際烈酒認證(L2),主持超過1000場品酒會與威士忌教育訓練,遍及台灣、中國、香港、韓國,以幽默風趣之風格,帶領愛好者進入威士忌品飲的世界。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照片資料來源:花蓮縣文化局官方資料)

隨「太平洋花蓮溫泉季」裊裊輕煙,走入秋季湯花之戀

當城市的氣溫開始微涼 ; 當樹梢的枝葉浮現紅、黃、橘三種色彩 ; 當花東縱谷間灑落的陽光,褪去猛烈,而變得溫柔可人 ; 當花蓮瑞穗溫泉公園,亮起了一盞盞燈籠...

把遲到視作理所當然的民族 首圖

把遲到視作理所當然的民族:凡事講求慢慢來的義大利人,如何享受「Slow Living」帶來的喜悅

想像著某一個週末午後,滿心期待一整個早上的浪漫飯局總算如期而至,準時甚至提早出現在餐廳門前等候的你,卻乾坐了五分鐘、十分鐘,甚至半小時都不見對方人影,...

資料來源:花蓮觀光資訊網

跨越時空,花蓮原古的島嶼語言,串起太平洋的珍珠項鍊

曾經,海洋是人類通往世界唯一的道路,而島嶼,則是一顆顆被細心安排的珍珠,「南島語系」就如同那根串起太平洋珍珠項鍊的線,用文化和語言,...

圖片來源:花蓮觀光資訊網

花蓮「台灣原住民慢食博覽會」,擁抱大地的美味節奏

慢食,走入大自然的豐盛 壯闊的高聳山陵,碧綠的波光粼粼,這裡有山的堅定沈穩,也有著河水的溫柔綿延 ; 這是大自然豐沛的累積,也是人們自在心靈的土地。...

作為石頭的故鄉,近三十年來,花蓮以不間斷舉辦的石雕藝術季,致力推廣著石雕藝術,試圖從岩石剛冷的切割線條中,尋找柔性的文化能量。(圖片來源: 2023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形象影片)

從石頭剛冷的切線中,尋出的柔性文化能量—— 2023 花蓮石雕藝術季

「風的輕咳和水的吻痕/在立霧溪兩岸的山壁上/塑出最完美的曲線/讓山川河海全都匯聚於花蓮/寫下夢與愛的諾言/讓整個臺灣驚艷」,這是詩人向陽筆下峻嶺深壑的花蓮,...

1_太巴塱_展覽第二區_續存.jpg

以口傳探尋部落起點,花蓮太巴塱文物館首展《TAFALONG 太巴塱》盛大開展,四大展區傳承遠古文化

秀水明山的花蓮縣光復鄉,亦是阿美族最大且最古老的部落「TAFALONG 太巴塱(塱,音同「朗」)」部落的所在地,「太巴塱」實為原住民語中的「白螃蟹」,...